第140章 大势风云 仙子叛逆(第3/6页)
大海寺一战之后,不少白日做梦之人幻想破灭。
大隋气数将尽!
张大将军,败了,成了瓦岗寨与李密的垫脚石。
镇寇将军遏制李密之势,他与秦叔宝、程咬金先破李密阴谋,又在荥阳之南振臂一呼,收罗散兵近两万,聚众四万余,把守通济渠要道,挡住瓦岗军追击,叫李密也不敢再犯。
当下,通济渠上,正有一艘五牙战船顺流而下。
数名魁梧将军站在楼船上,最前方那人,胡须点白,一脸方直刚正之色。
“宏达,这次若不是你,我已葬身大海寺,还要连累众多兄弟。”
“我常对你们说追敌太深乃兵家大忌,却犯下这样大的错误,果然是老了。”
老将军望着河水,只觉秋风萧瑟,豪情不再。
高大的身躯,没有往日那般笔挺。
他身旁那眉骨处带着三道刀疤、凶威凌凌的将军道:
“大将军言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因一败而否定所有功绩?此行便是至江都,陛下也不会怪罪。”
这倒不是张须陀担心的。
他叹了口气,望向北方:“李阀也要反了。”
“骁果军不在,我们也不在,加之大海寺一败的影响,人心思变,以李阀的影响力,长安守不了多久。”
张须陀周围,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将听罢,各都有些恍惚。
连李阀都要反了。
他们没应话,尤宏达却咬紧四个字:“帝在江都。”
张须陀深看尤宏达一眼,点了点头。
“为人臣子,食君之禄,理当尽忠。张某本该死在大海寺,如今苟延残喘,便让我在江南,为大隋再尽一份心力。”
他一眼扫过几人:“江南局势,你们怎么看待?”
程咬金秦叔宝一齐答道:“江淮军势力最大。”
“不考虑武林势力,之后几大叛军便是萧铣、林士弘、沈法兴、李子通。如果岭南宋阀与李阀一般,南部之凶险不逊北方。”
张须陀面露难色:“这江淮大都督可是个难缠人物。”
罗士信问:“历阳也被江淮军占据,加之清流、六合、同安、庐州,以及淮河以南诸郡,想要将他们一举击溃,以我们的兵力,短时间是做不到的。”
罗士信勇力过人,却是个忠厚耿直的性格。
张须陀听罢摇头,提点道:“他们所占之地倒是其次,难对付的,乃是这个人。”
罗士信忽听他长叹一口气:
“放眼天下各路反王,唯有他正在尝试拾取大隋丢失的东西。”
不等罗士信问,张须陀又道:
“有些人嘴上说的好听,却把百姓当成傻子,无有实质。有些人多做少说,百姓能感受得到,自然就拥护。陛下修运河,三征高句丽,伤透了百姓的心。”
“现如今,有一个人,正在安抚他们。”
“来整、尉迟胜、公孙上哲连败,我并不觉得意外。因为江淮一地的百姓,并不认可他们是来平叛的。”
“这样的对手,最难对付。”
罗程秦三人,自然明白张须陀的话。
张大将军看向尤宏达,又问:“宏达,你认为江南该怎么理会?”
“江淮军应放在最后。”
“详细说来。”
尤宏达徐徐说道:
“应先平定李子通、沈法兴萧铣等人,他们比江淮军好打,一旦打下,既能壮我军威,又能扩增兵力。若与江淮军相斗,反要被这些人骚扰,沦为变数。
至于岭南宋阀,既未反叛,可劝陛下拟旨安抚。
等余贼全灭,再对付江淮军不迟。”
他的话有点道理,但张须陀有个疑虑。
尤宏达又道:“将军可是担心江淮军发展过快?”
“正是。”
张须陀一脸严肃:“此人乃是大隋最大威胁,咱们平贼速度,可不一定能有他快。”
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各都看向尤宏达。
忽见他满脸肃穆,低声道:
“大将军若想提前与江淮军决战,估计得不到认可。如今去到江都,入了宫廷,首先面对的便是宇文阀、独孤阀与骁果军,这三方势力的态度,都是暂求安稳,不与江淮军相争,大将军如何改变?
若要按照大将军的心意行事,恐怕要在陛下面前斗赢这三方才成。”
张须陀也是明白是这个理,只觉头疼。
想着先去江都看看什么情况再说,心中又担忧江淮大患。
那个人的身份,太特殊了。
张须陀正有所思,忽有快马赶至河边,金紫大营一位高手飞跃三丈,跳上船来。
“什么事?”
尤宏达往前一步,那人递来急报,双手呈上。
“尤将军,这是安陆郡送来的急信!”
尤宏达眉色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