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四大宗师 幽谷离情(第5/6页)
周奕实话实说:“我在想,等我离开这小谷,又想听这天上之曲该怎么办?”
“要不,你随我一起出巴蜀,我带你去江淮瞧瞧?”
石青璇抿嘴一笑,把手中的箫来回摇了摇:“你想听,就回巴蜀找我好了。不过,不可再用小孩的画敷衍了事。”
话罢,她又拿起竹箫,再奏一曲江都宫月。
与范采琪家中所听,全然不同。
周奕听着这臻至化境的箫声,才明白她为何能以此艺名闻天下。
想到在临江宫听到的曲子,不由枕卧石壁,多生感慨。
“老杨啊老杨,听曲你也不及吾。”
听到什么“老杨”,便知他在调侃杨广了。
这一曲过后,石青璇就将竹箫收了起来。
但周奕脑海中,依然是余韵不绝。
忽然,又听她道:
“上次听你说了十里狂的事,你在江湖上奔波,可有其他印象深刻的事。”
她像是用曲子来换他的故事。
周奕随口就说了个人马合一,马车之神的趣事。
讲完之后,又颇为感慨道:
“这些年下来,其实还有一些叫我最难忘的事,其中就有发生在巴蜀的某处。”
石青璇好奇心大起:“在巴蜀哪里?”
周奕沉吟道:“在一个黑暗的地下暗河中。”
蓦然间,石青璇的眼中掠过一丝羞怯,她眼波低垂,如同受惊的蝶翼敛起。下意识咬住了下唇,贝齿轻叩着唇瓣,留下一弯浅浅的月牙印记。
接着便听“哗啦”一声。
周奕脸上传来冰凉之感,衣衫也湿了数点。
石青璇把潭水用纤足挑起,打到周奕,她自己的衣衫却湿了更多。
“青璇,你这”
她俏脸含笑,回眸道:“谁叫你拿话逗我。”
只这一个小插曲后,周奕又认真起来,与她说起自己首次对战木道人的惊险过程
……
两日后,午时初。
幽林小筑之前,周奕望着前方的碎石小道,又瞧了瞧日头,从廊檐下的竹椅起身。
一旁的蓝衣少女不动声色,两眉之间聚起一道浅浅的痕影。
看向周奕时,她依然能保持那份轻盈。
“青璇,我该走了。”
“嗯,这个拿着。”
那是一个似曾相识的酒葫芦,细细一看,与青竹小筑中那个葫芦一模一样。
周奕初入成都时,闻到的酒醴之美,正是从此而来。
把葫芦接来,还是一样的味道。
“下次我再回成都时,还有这酒吗?”
石青璇笑道:“只要能买到,就有,你若对解堡主知会一声,那便永远不会缺。”
周奕有些不舍,又总觉得欠了不少。
但知晓她的性格,与她对视一眼后,微微点头,便转身而去。
石青璇没有追送,只是站在木屋门口。
这位隐居避世,不食人间烟火,自有意趣的小谷仙子,在目视白衣人影远去时,随着脑海诸般思绪飞过,终于泛起轻愁。
随着他走远,只觉心中从未有过的空落。
除了娘亲之外,没人能给她带来这般感觉。
天地广大,他还会回来吗?
心中愁绪一起,望着白影消失,石青璇拿出了竹箫,她所会曲目甚多,偏偏选中“江都宫月”。
这是近段时日,第三次奏此曲。
每一次,都是不一样的情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曲韵与人的情感有莫大关联,故而这一曲江都宫月大有不同。
还没奏到一半,忽然声音顿住。
小谷之外,一道消失的白衣人影由远及近,他的速度很快,面貌越来越清晰。
几个眨眼间,就回到木屋之前。
石青璇把箫放到背后双手拿着,在廊檐下亭立:“你怎又回来了?”
周奕打趣道:“青璇,曲有误。”
“哪有误”她微嗔微喜。
周奕微微一笑:“其实本来我是走远的,被你箫声吸引,你把这曲奏完吧,等你奏完我再走。”
话罢朝竹椅上坐了下来。
石青璇看了他一眼,起箫复奏。
只是,这一曲她吹得好长。
等她把江都宫月奏完之后,并未停,又接上了下一曲江都宫月。
周奕听到这里,与她目光相对。
他站起身,冒着被竹箫敲头的风险,将她抱坐下来。
石青璇把箫放下,举目看他。
那眼中光芒如聚拢的星火,仿佛只为照亮方寸之间那一点微物。
让周奕没想到的是,没等他说话,眼前的少女睫眉轻颤,忽然嗔他一眼,而后双手一搂,低头与他吻在一起。
就和那日在地下暗河中一样。
只是温热气息截然不同,唇舌间的触感让他们有着更深的体会。
良久之后,石青璇双手一撑,在微微喘息间与他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