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惊心动魄(第2/9页)

纵马来到北城门附近,遥遥听到厮杀声。

顾至环视了一周,并未发现曹操的踪迹。

断裂的墙垣交错横列,火光与剪影闪动替换。

一派乱象间,顾至稍稍放缓马速,在裂成两段的匾额旁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夏侯惇。

他果然如小说中的那样,独自领了三十多个骑兵,在北城外游走,绞杀那些在城外望风、拦路的西凉兵。

不知道鏖战了多久,夏侯惇甲衣上浸满了鲜血,分不清是敌方士兵的,还是他自己的。

前额一道窄而长的伤痕贯穿到眉骨,殷红汩汩流下,沾湿了漆黑的睫毛。

他的神色冷肃又带着些癫狂,诛杀敌兵的右手毫不发软,干脆利落,甚至能抿出一分凶残。

夏侯惇放倒一个敌军,抽出刀柄,转身之际,正好与顾至遥遥相望。

似是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顾至,夏侯惇拧了一个血气森森的笑,带着惯常的嘲弄,却又似乎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顾白面,你在这做什么?”

……他还真的叫上了。

彼时充满恶意,被用来借刀杀人的外号,被夏侯惇说出来竟有一种怪异的揶揄与喜感。

顾至默然无语,将用了还剩一个底的刀尖药丢了过去。

“还挺精神的,看来暂时死不了。”顾至回敬了一句。

附近游散的敌兵已经被清理干净,夏侯惇有了喘息的时间。

他一把接住看起来粗陋的陶瓶,打开封口嗅了嗅。

盛器简陋,药倒是极好,且极为难得。

“谢了。”夏侯惇说得漫不经心,神色却板正了一些。

沾了少许药粉止血,他骑着马,靠近几许。

“你在找什么?”

虽然谈不上左顾右盼的程度,但顾至视线游移,明显在寻觅着什么人或者事物。

顾至转向隐匿疲态的夏侯惇:“曹将军不在这?”

夏侯惇反问:“孟德?他不是在城中?”

顾至只是道:“城西、城东都有大量军队靠近,城内还挤着一千多个西凉兵,情况危急,将军还是早些离开比较好。”

这个消息来源于田将军派出去的哨兵。当那哨兵向田将军汇报的时候,顾至率领的步兵已经悄悄抵达巷子的另一头,正巧听到了这个消息。

“多谢告知。”夏侯惇没有再多说,也不像是要离开的模样。

他大概要等找到曹操了才肯走。

顾至回想着记忆中格外模糊的剧情。

根据郭嘉这个彩蛋,他暂且推测——城东方向远远看到的那支军队,应该是曹仁、夏侯渊的兵马。

那个背叛曹操的方姓部曲之所以有恃无恐,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知道曹仁、曹洪不久前分兵两处,到其他州郡募兵。到外地募兵是个大工程,加上来回赶路的时间,一两个月都是快的,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走个来回。

但他不知道的是,曹仁有他自己的门路,早就把那些“江、淮健儿”安置在了陈留郡。

将提前招募好的军队带回温县,一来一返,只需要十几天。

所以,哪怕姓方的背叛了曹操,又让李傕的部将田雄召集了其他几支西凉小队,只要撞上曹仁的这支军队,他们就没有胜利的可能。

在小说中,姓方的棋差一招,差一点就成功了——如果荀彧没有来到温县,没有识破敌方诡计,曹操等人决计撑不到曹仁回来的时候。

而现在的局面,说不上比原著更好,还是更坏。

比原著好的方面是——荀彧来得更早,识破奸细投毒的时机恰到好处。而曹操假装受伤、让部曲装病、放火诱敌等一系列筹谋占尽了先机,甚至还有余力反过来围杀敌方。

比原著恶劣的方面则是——城西即将抵达的那几千个西凉兵。

在小说中,这几千个西凉“援军”根本就不存在。

顾至的神色难得凝肃了一些。

这么多人,到底是从哪儿冒来的?

多了这几千人的变数,曹操这一方还能顺利地全身而退吗?

眼见夏侯惇要带着亲兵再次进城,顾至开口提醒:

“依照城西那支神秘军队的脚程,将军只有不足半刻钟的时间,尽快。若情况危急,可选择从城东方向突围。”

到城东,与曹仁、夏侯渊的士兵汇合。

夏侯惇无暇回头,匆匆地抬手。

顾至停留在城外,继续绕着城墙,往西侧走。

越往西,城墙越破。

有一片城墙已经塌了一丈远,通过破碎的砖石,可以看见熊熊的火光,以及远处摇摇欲坠的曹宅。

……曹宅。

顾至勒了马。

后方传来“笃笃笃”的马蹄声,郭嘉骑着马追了上来。

顾至没有理会,计算着火势与蔓延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