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谋取东郡(第3/4页)

“刘岱与部下密谋,诛杀桥瑁,让王肱任东郡太守……”

自朝廷大乱,州牧王候也不是第一次不守规矩,做着名为“上表”,实为“板授”的举动。

可这一次,刘岱的板授太过匆促,大概他和桥瑁的翻脸脱离预期,暂时找不到适宜的东郡管理人,竟把名不见经传,只与他有着同门之谊的王肱推了上去。

曹操知道,顾至口中的“机会”来了。

“东郡临近太行山脉,常受黑山贼的滋扰,早就无力抵抗、苦不堪言。王肱知道他自己的斤两,不愿接下这个烫手山芋,便与袁本初做了交易——想以东郡十五座城池换取他的庇护。”

但,袁绍和刘岱目前还是盟友,相互托付后背。袁绍甚至把自己的妻儿都安放在刘岱的地盘,交由他保护,又岂能拂他的脸,谋取东郡?

想到这,曹操便不可抑制地抚掌。

袁绍不能谋取东郡,但是他曹操能。

袁绍明面上不能拂刘岱的脸面,却是可以暗中助他拿下东郡。

“刘岱接受了袁本初的示好,却又将公孙瓒的从事范方引为知己。他刘岱能两面开花,袁本初自然也能与我过从甚密。”

单凭交情,他与袁绍从小熟到大,可不比刘岱差多少。

刘岱自诩宗室皇亲,虽有才能,喜好礼贤下士,却有油滑冒进的毛病,不仅难以交心,还不知轻重。

曹昂接过曹操递过来的信,听着曹操深入的剖析,没有被这从天而降的馅饼砸昏头。

“袁本初不欲得罪刘岱,拿这件事向阿父示好……若是我们就此接过,会不会惹刘岱不快?”

刘岱毕竟是兖州牧,而东郡名义上是兖州的统辖地。

再加上刘岱乃宗室之亲,颇有才名,堪称人脉广布,若得罪了刘岱,怕是麻烦重重。

“汉王宗室何其多也,刘岱不过是其中之一。”

曹操摇头一哂。

更何况,如今汉室倾颓,诸王自顾不暇,能有多少人为他出头?

“子脩,汉之宗亲不足为惧,却有一点,你要时刻谨记——

“不惧怕得罪任何人,却也不能毫无益处地得罪。”

他不怕得罪刘岱。但如果能有不得罪的办法,他自然要选后者。

曹操示意曹昂坐在身后,派人去请顾至与荀彧。

不多久,在附近溜达的顾至被请进营帐。

听完曹操转述的来龙去脉,顾至这一回没再顾左右而言他,径直给了答案:

“此事简单。王肱既然想与袁绍做交易,那便从王肱入手。”

他意有所指地道,

“新任东郡太守‘弃’城而逃,不知所踪。东郡被黑山军侵扰,群龙无首,即将城破。而在这时,将军率着军队从天而降……”

王肱什么时候“弃”城,该怎么“弃”城,自然是由他们说了算。

有袁本初做中间人,在王肱本就畏惧黑山军,无意死守东郡的前提下,只要两边达成交易,剩下的就是“命中注定”的结果。

这可不是曹操谋夺东郡。

东郡失了太守,混乱无章,即将被黑山军的铁蹄踏开。兖州东部的防线都要崩塌了,曹操在这个时候带兵出现,帮忙守城,这可是救了刘岱东面的防线。刘岱感谢曹操都来不及,怎么会心生怨怼?

“妙。”

曹操抚掌。

他与顾至不谋而合,在问计之前,曹操也早就下了决定,意图让王肱主动背下黑锅。

而顾至的这一思谋,看似简单粗暴,实则兼顾了方方面面,正圆满地贴合了他的心意。

“先生有将才,又有筹谋之能,若不喜行兵布阵,也可做个智囊……”

曹操一边出言试探,一边观察顾至的反应,

“若先生有意……”

顾至抬眸。

正当曹操以为对方又会脸色一白,来一句“在下不能动脑,一动脑就头晕、目眩、耳鸣”的时候,却见顾至忽然勾唇,学着郭嘉的语气,爽快地回答。

“好呀。”

即使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曹操也没有立即露出喜悦的神情,而是耐心等待顾至的下文。

果然,他听到顾至再次开口。

“若将军能找到我的兄长,得到他的效命,我亦会为将军尽忠拂过。”

曹操无法分辨这番话的真假,但他终于确认了顾至的“所求”。

若顾至只想在乱世中找到家人……那他就牵绊着顾彦,让兄弟二人一起留下,为他所用。

只不知这顾彦,又是何等人才,是否与顾至一样,卓尔出群却又野性难驯。

“……”

曹操脑补了一个放大款的顾至,左手提着八十斤大锤,一抡倒一片,右手举着长戟,突突突刺人。

而在画面的最后,一听到曹操要封他为车骑将军,“顾彦”那一百八十斤的熊躯忽然微微一晃,大锤轰然落地,砸起烟尘无数。随即,“顾彦”长戟入地,勉力支撑着身躯,壮硕英伟的脸上,硬是挤出一个柔弱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