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典韦、志才(第2/3页)

“过些日子,使君会派人给曹将军运送粮草,到那时,我任你为护军都尉,负责运粮事宜。”

这个护军都尉自然不是正规的官职,而是由他这位陈留司马设下的虚职,用来安抚典韦。

真正的护军都尉比两千石,他一个六百石的郡司马,哪有资格任命。

典韦并没有因为赵宠的这一番忽悠而生气,也没有露出被“看重”的喜悦之情。

他外表粗犷,性子敦厚,却不是个傻的。

典韦早就看出张邈对他的忌惮与反感,知道自己若是继续呆在陈留,怕是前途渺茫。

正巧赵宠提到了曹操,典韦便顺势问了一句:

“曹将军?何许人也?”

“曹将军,姓曹名操,字孟德,是大长秋曹腾之后……”

赵宠一边随着典韦往外走,一边讲述曹操的事迹。

在听到曹操“设五色棒,棒打权贵”,“身先士卒,讨伐董卓”的事迹后,典韦眼中生出异彩,心中有了计较。

……

曹操不知道自己找张邈借粮,对方还给自己附赠了一个“大礼”。

等温县之乱过了七八天,他才让部曲悄悄回了河内郡的山郊,在几处荒无人烟的地方挖出几口粮窖。

这些粮窖是他在征讨董卓的时候准备的。当时关东盟军只顾着在酸枣设宴,醉生梦死,他怕这些人最后连粮草都不愿提供,便找理由多要了一些,藏在此处,以备不测。

哪知打董卓的时候没用上,现在倒是用上了。

“存粮虽不多,倒也可以供士兵吃上一个月。”

曹操望着粮窖中的五谷与盐袋,一时之间喜忧参半。

饿兵没力气打仗,不管其他待遇如何,在吃食上决不能过分省俭。

这些粮食与盐袋能帮他度过最艰难的一个月,却也仅此而已。

一个月后,若不能夺下东郡,不能找到适宜的地盘,失去所有存粮的他,便只能带着士兵去依附其他人。

“主公虽然不曾将谋取东郡的事告知张邈,但若张邈身边还有几个拎得清的从事,必定能通过主公‘借粮’的举动猜到主公的用意。”

一旁的郭嘉如此说道。

因为风寒已经痊愈,他又是个坐不住的性子,一听到曹操要来挖粮,便也争着要来。

曹操虽然担心郭嘉的身体,但见郭嘉“活蹦乱跳”的模样,又听医匠“适当走动有利于调养,只需注意避风”的嘱咐,他便将自己箱子底下的裘衣拿出来,给郭嘉披着,让郭嘉坐车随行。

此刻听到郭嘉的分析,曹操没有任何惊讶。

张邈是他的好友,对他的行事风格十分熟悉。曹操敢向张邈借粮,就已做好了被看破的准备。

“即使孟卓猜到我对东郡有意,怕也不会阻止我,只会乐见其成。”

孟卓是张邈的表字。张邈是陈留郡的太守,而陈留郡就在东郡的南面,同为兖州东部的屏障。

一旦东郡失守,陈留郡危矣。

比起毫无经验,无力对抗黑山军的王肱,张邈当然更希望曹操这位老朋友上位,为他守护北面的屏障。

郭嘉点到即止,见曹操心中门儿清,在这件事上不需要自己提醒,当即笑道:

“主公英明。于公于私,张邈都会答应借粮。只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1],谋划东郡一事,主公须得瞒着张邈,这本是无奈之举。然而人心终究是肉长的,即便张邈知情理,能够理解主公,可等主公拿下东郡之后,他作为一郡之守,难免会心生芥蒂。”

听闻此言,曹操渐渐肃容:

“奉孝说得对,待拿下东郡后,我还是得向孟卓敬酒赔罪……”

曹操帐下的士兵带着粮草悄悄回营,途径荒山野岭,没有惊动任何人。

接连往返了几次,才算是把军粮运完了。

曹操回了营帐,取出精心保管的舆图,小心地展开。

他正观测着东郡地形,忽然,门外有传讯兵急声禀报。

“主公,巡逻兵在温县附近找到两人——其中一人自称戏焕,颍川人士,似乎就是主公要我们找的‘戏志才’。”

曹操当即收起舆图,起身走到帐外。

“那人现在何处?快快有请——”

说到一半,曹操想起自己不认得戏志才的样貌,当即话锋一转,

“把荀军师也请来,让他见一见老友。”

曹操在帐前踱步。

他琢磨着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怪事,微不可查地拧起眉心,回到帐内,取了枕头下面的匕首,藏在袖中。

有了利器,曹操这才安心了一些,重新走出营帐,翘首以盼。

不多久,士兵带着两个生人走近。

尽管后方穿着道袍的男子仙风道气、颇为不凡,曹操却还是一眼就被前头的青年引走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