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荀攸(第2/2页)

荀攸瞧见顾至面上的异色,以为荀彧曾向他讲述过自己的遭遇,简单解释道:

“董贼伏诛,长安城人心各异,并非久留之地。我欲前往幽州,途径此地,怎料……”

一直以来都平静从容,没有多少情绪波动的荀攸忽然顿住话语,脸色肉眼可见地黑了一瞬,

“怎料这些人非说我是‘荀司马’,将我扣在城中,要我‘识相’。”

才刚从董卓那边的监狱中出来,还没过几天松快的日子,就又在东郡莫名其妙地被抓进小黑屋,也难怪顾至刚进密室的时候,荀攸一句话都不想说。

顾至又有些同情,又有些无言。

也不知道许汜这边是怎么想的,竟把荀攸当成了荀彧。

顾至在心中嘀咕了一番,这才有闲暇关注“董卓伏诛”这条消息。

不管是历史线还是小说中的时间线,董卓都是在公元192年死的。

现在才是公元191年的元月……不止曹操获得兖州的时间提前,连董卓死亡的时间也提前了。

顾至不知道长安那边出了什么变数,董卓的提前死亡会不会带来其他影响。

“阁下方才,应当是为了救文若从叔而来。”

倏然,荀攸冷不丁地开口,让顾至回了神,

“这‘荀司马’,就是文若从叔?”

顾至沉默了一瞬,清了清嗓子:“此事说来话长。”

“阁下救了我,却不急着赶路,若非有十拿九稳的保全之法,那便是……博平已换了话事人。”

荀攸缓缓开口,语气笃定,

“恭喜阁下成为博平之主,能否请阁下放我离去?”

“你还要去往幽州?”

“蜀地亦是一个好去处。”

望着荀攸从容坦然的模样,顾至忽然伸出手,搭上荀攸的肩。

荀攸下意识地退了半寸,终究没有避开,只稍稍抬眼,传递着几分疑惑。

顾至道:“文若就在东郡,你不想见上一见?”

荀攸猜到了他的用意,无动且拒:

“有缘自会相见,何必急于一时。”

“叔叔遇上了棘手的事,侄子如果搭把手,帮一帮忙,”顾至笑得极其和善,“或许叔叔能松快许多。”

“各人有各人的缘法,”

荀攸后退半步,想要避开顾至的那只手,却发现那只手看似虚虚搭着他的肩,却扣得极紧,难以甩开,

“阁下何必强求?”

“若我非要强求呢?”

此话一落,荀攸那平和荏弱的神色骤然消失,眼中多了几分锐意。

正在二人之间气息紧绷的时刻,徐庶如同一只轻灵的黑猫,从后方的屋檐边缘出现,悄无声息地落地。

他见到荀攸,蓦然愣神:“不是荀司马?”

荀攸垂下眼,周身的锐意荡然无存。

徐庶没有多作在意,转向顾至,汇报道:“许汜已被拿下,史涣将军控制了县衙的守卫,一切如旧。”

“元直去把陈公台叫来。”

在徐庶转身之前,顾至又出声喊住了他,

“算了,还是把这位荀门郎带到陈公台那边去。”

荀攸叹了口气:“阁下所图为何?”

“减负。”

“减负?”荀攸不解地蹙眉。

“既然有免费劳动力,为何不用。”

荀攸不知劳动力是何物,但是他能通过字面意思领会“免费”的含义。

他似乎接受了现状,不再多言,主动站到徐庶身后。

徐庶在带人离开前,忽然想起一件事,折身凑到顾至的耳边。

“张燕将军让我带一条口信。”

顾至眉梢微动。

“‘信已传达。以及,对方有一条回信。’”

徐庶一板一眼地转达着,极力避免遗漏,

“回信是,‘等着’。”

顾至:“……”

短短的两个字,却比几百上千个字更有重量。

徐庶不明就里,低声询问:

“顾郎,我们还要等什么?”

“……与城中的事无关,只是私事。”

顾至压下心中的那分不安定,避开荀攸的视线,

“这位是荀公达,文若的子侄。有他在,公台与许汜闹不出什么事,你让史涣事事听从他的安排即可。”

徐庶听出顾至的言下之意,面露惊诧:“顾郎是要?”

“半个时辰后,我将动身前往阳平,你随我一同走。”

徐庶颔首,不再耽搁,为荀攸引路。

荀攸在随着徐庶离开前,忽然意味不明地说了一句:

“虎狼食人,虽一哄而散,却也不得不防。”

顾至见他看向西侧的方向,若有所思地颔首:“多谢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