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胜败之论(第2/2页)
表面上,陈留郡的军队在正面对抗中获得了胜利,把张济的士兵打得落花流水。可实际上,就如顾至所说,若是只论得失,他们失败了,而且亏大发了。
“自那以后,陈留郡各城派遣军队,帮着乡民割麦。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
曹操如此说着,却连他自己都觉得这段话尽显苍白。
张济、张绣的目的已经达到,缓解了豫州无粮危机。就算短时间内不能再重复同样的计策,他们也还是胜了。
这么一想,原本只是因为陈留失粮而略有些不快的曹操,心情指数直线掉落,几乎要掉到负值。
见曹操因为权衡得失,心情变得极差,顾至的心情终于好转。
坏心情不会消失,但可以转移。
见顾至三言两语就把曹操说得上火,竟然还句句在理,让人挑不出错,郭嘉但笑不语,在心中给主公点了一根蜡。
曹操丝毫没发现顾至在公报私仇,只以为他在尽职尽责地为自己分析得失。
哪怕心情极糟,因为顾至难得没有躲懒,曹操心中甚是欣慰。
“这次吃下的亏,孤定要加倍讨回。”曹操虚空放了句狠话,试图趁热打铁,让顾至多说一些见解,
“顾郎明若观火,想来定有征讨张济的计策了?”
先前还对答如流的顾至,一听到曹操要向他问计,当即撂挑子不干:
“在下才疏学浅,未有奇策。我见郭军师笑靥如花,想来定有精妙之计了?”
郭嘉满脸的笑容就这么卡在脖子之上,眼睛之下的位置,比雕塑还凝实。
笑容虽然卡住,可眼睛还会说话。郭嘉疯狂地朝顾至传递眼色,仿佛在狂发弹幕。
——顾郎,我可没惹你,你为何要拖我下水。
顾至回以冷酷的凝视。
——慢些说,仔细烫口。
郭嘉收不到顾至的脑电波,但他大概能猜到顾至拖他下水的原因。
这几天,每当顾至与荀彧结队出现,他都会发出一声清晰的嘲笑。即使不带恶意,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次数一多……也还是会让当事人羞恼不已。
郭嘉短暂反省了一瞬,就知错不改地将这件事抛到脑后。
他决定,下次见到顾至与荀彧黏腻,他一定会笑得更大声。
曹操觑着郭嘉怪异的神色,一瞬间,关于年轻人中风的担忧再次浮上心头。
不等他喊来医工,郭嘉脸上僵硬变形的弧度已恢复正常。
他粲然一笑:“张济夺粮一事,背后应有高人指点。”
枣祗虽然处着厌烦,看着不靠谱,但他粗中有细,并非愚钝之人。
能成为豫州小有名气的豪士,枣祗所靠的并非家世,而是出众的个人能力。
尽管不知道双方交手的细节,但,能把枣祗这样的人耍得团团转,对面至少有一个,或是数个工于心计、丝毫不亚于他们几个的谋士。
听着郭嘉的猜测,顾至在心中暗道:当然有高人指点,如果蝴蝶的翅膀没有乱煽,命运的齿轮还在转动,此刻在张济、张绣帐下就业的,应该就是毒士贾诩。
作为一个同样在后世广为人知、以自保之术出名的曹魏谋士,贾诩最初并非跟随曹操,而是先后在董卓、李傕郭汜、张绣势力间打转。
他一手招来司徒王允的灭亡,将小皇帝重新推入火坑,间接害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与侄子曹安民,最后在曹魏受封高位,活到寿终正寝,成了程昱以外,少有的,得以善终的曹魏谋士。
一想到原著的结局与史书中的记载高度一致,他身边的熟人或病故,或因为各种争斗而毙命,顾至心中便烦乱不已,恨不得当场将曹操套一顿麻袋。
正在他心烦意闷的时候,垂在一侧的手掌再次传来温热的触感。
这一次,那只温暖的手并未在他掌心描画文字,而是平和有力地握住他的手,传递着宽慰。
炙热的温度将他从纷乱伤神的思绪中拖出,顾至垂着手,冰冷的指尖一颤,迟疑地,一点一点地回握住那道温暖。
上首,郭嘉仍在分析两军利弊、构想奇策。他不经意地侧头,再次看见两片交叠的广袖。
“……”
郭嘉深吸了一口气,并未停顿,继续侃侃而谈,内心却在嘀咕。
底下两人又开始当众抵掌,真是不顾他人死活。
荀彧并不知郭嘉心中的念叨,也不知顾至心绪不佳的源头。他时刻记着戏志才当日说过的话,只是遵从本心地,想要给予宽慰。
侧方,已经背完一遍《道德经》的荀攸,不经意地侧头,再次看到斜后方令人难以直视的景象。
荀攸沉默地将头转回,想到顾至曾经掏给他看的尺素,全部出自小叔父之手的殷殷叮嘱。他闭了闭眼,开始背诵《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