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占领南阳(第2/3页)

十二月,李傕军兵分两路,全力围攻西鄂。曹操带着大军固守城池,并未正面迎战。

“曹操现在倒是怕了?晚了。派遣两个曲的军队,明天去城前叫骂,看能不能把曹操骂出来。”

李傕心中憋着一团火,新仇旧恨一起上涌,让他恨不得当场抓住曹操,将他斩首示众。

“主公莫急。曹军粮草有限,即使十天前补了一些,也撑不了多久。主公只需截断粮道,最多半个月,城中定会焦灼不安。等到那时,我们再在城外劝降,城内自会生乱,待到那时,城池不攻自破。”

司隶人李儒如此说道。

他是李傕帐下的谋臣,也曾是董卓手下的亲信。董卓死后,他就跟了李傕。两人虽不是一家人,也非同乡,但一笔写不出两个李,李傕与李儒,自有一番惺惺相惜的情谊。

李傕对谋士李儒的话深信不疑。

他耐心地在城外的小树林里驻军等待,只留了三个屯的人在附近监视曹军,自己则在营帐中大吃大喝,每日美酒美人相伴,与帐下的谋士畅想大业。

然而,几日后,李傕等来的并不是曹军的山穷水尽,而是宛城、博阳被相继攻破的消息。

“这怎么可能!”

李傕惊怒不已,正要怪罪李儒,却得知李儒比他更早一步得知城破的消息,早已悄悄溜了。

极度震怒之下,李傕吐出一口老血,却只能强撑着身子,勉强率领军队折返,意图夺回宛城。

他的这一举动,终究是徒劳与奢望。

初平四年,二月,曹操占据南阳郡淯水沿岸的几个重要城池,成功斩杀李傕与他的残部。

初平四年,三月,曹操在邓县附近击退刘表的军队,不让刘表趁机侵入。

初平四年,七月,曹操彻底拿下南阳郡,平定了几个县城的叛乱。当地士族被他软硬兼施地敲打,不敢有作乱之心。

征讨南阳之战,就这么顺风顺水地结束。因为太过顺利,顾至反而生出一种极端不踏实的异感。

就连曹操拿下宛城,都没有折损多少兵力。究竟是“宛城之战”这个节点被蝴蝶掉了,还是……相关的节点被这个世界改组,演化成了另一种形式?

根据顾至从竹简上获得的信息推测,他认为应该是第二种情况。

因此,他特意找了曹昂,提醒曹昂,这段时间务必要将许褚带在身边。

许褚正是顾至留在曹昂身边的“后手”之一。

在曹操占据豫州后,顾至与荀彧曾备了礼物,提前去谯国拜见许褚。

许褚本就有着举众投效曹操的念头,听了两人的来意,他一口应下,同意跟在曹昂身边,保护他的周全,但是也希望曹操这方能善待他的宗族。

两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曹操身边已有典韦这样力大无穷的猛将守卫,听闻荀彧带回来一个不逊于典韦的猛士,这人愿意近身跟随、保护曹昂,哪有不愿意的道理?连忙将许褚的宗族与部众接到许县,各自安排了恰当的职务,予以善待。

如今,许褚官至都尉,因为为人忠诚谨慎,被曹昂亲近敬重。

是以,在听完顾至的话后,即使不明白顾至这么说的原因,他也还是郑重应下,没有生出任何排斥的念头。

七月十二日,曹氏大军即将班师回返的前一晚,宵禁的前一刻。

郭嘉踏着夕阳,敲响了顾至卧房的大门。

房内,顾至正在阅读荀彧寄给他的尺素。听到急促而不客气的敲门声,顾至不用开门辨认,就知道来找他的是谁。

他缓缓地将那封尺素塞入怀中。

“门没上闩,奉孝径直推门便可。”

敲门本也只是走个形式,郭嘉当即推门而入,反手关上房门,一脸忧愁地在顾至边上坐下。

“奉孝这是怎么了,莫非舍不得这宛城的好酒?”

郭嘉早已注意到案上空荡荡的信函,但他顾不上询问,只唉声叹气,倚着木案:

“不知为何,我这心里总是闷得慌。往日,只要我生出这样的感觉,那一定有……唔……大事发生,还是不好的事……”

话未说完,郭嘉的口中已多了一块茯苓饼。他的面庞扭曲了一瞬,利落地取下茯苓饼,将剩下的半句话讲完。

茯苓饼也挡不住郭奉孝的“乌鸦嘴”,顾至不由叹气,给自己倒了一杯温水,也给郭嘉倒了一杯。

“原本或许还没事,但你这么一说,不出意外的话,应当要出意外了。”

这世上当然没有什么乌鸦神,所有的“预测”,都不过是基于情报与信息的判断。

在原著中,郭嘉自然也没有什么玄学本领,只是对于某些奇才而言,有些事就跟1+1=2一样理所当然。

即使说不出1+1为什么要等于2,但他们的直觉早已在各种困境中千锤百炼,能敏锐地探查到一丝一毫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