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祢使者

这俩字轻如蚊蚋, 但以顾至的耳力,足以清清楚楚地听清每一个音节。

顾至抬头看向窗外,没有天降陨石的异象。谯县的春日静悄悄的, 砌红堆绿,鸟鸣阵阵,不像是青天白日见了鬼的模样。

虽然没有明说,但顾至的态度太过明显,顿时让祢衡脸色一黑, 生出几分恼怒。

“衡并非不知好歹之人。”

这话从祢衡口中说出口,着实没有什么说服力。

顾至不愿在这个问题上与祢衡争执,他低头整理案上的竹简, 做好了及时下班的打算。

祢衡却无法和他一样松懈。

狭小的偏室内, 祢衡盯着不远处的顾至, 忍了许久, 才似下定决心,咬牙说道:

“顾谏史或许不知,我并非喜欢谩骂他人, 只是……时常难以忍耐。”

这话说得有些奇怪,但顾至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他在现代也见过一些控制不住情绪的病人, 他们失去理智的那个时候, 往往是情绪处于顶峰的那一刻。

普通人能通过理智克制满溢的情绪, 找到合理的途径发泄,但罹患疾病,很难在情绪达到顶峰的瞬间调节情绪。

“倘若你真的忍耐不住, 我这里倒有个法子,或许可以帮你。”

“愿闻其详。”

“在你无法自抑,即将骂人的前一刻, 及时远眺,将目光落在谗佞之臣身上。”

祢衡一怔,若有所思。

“狂病既然难以忍耐,那就不忍,专骂天下该骂之人。”

堵不如疏,既然无法控制暴怒的情绪,那就尽情地发泄,有针对性地发泄。

同样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同样是不讲理地骂人,骂佞臣是不屈不挠的谏臣,随机骂人则是不折不扣的疯子。

祢衡神色一肃,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受教。”

直到祢衡领着圣意,离开豫州,顾至才听到小道消息,说祢衡走之前在曹操门口蹲着,放肆地骂了一下午。

“……”顾至只短暂地目光漂移,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

祢衡骂曹操,这说明在祢衡心中,曹操是该骂之人,这是祢衡的真实想法,可不是他怂恿的。

倒是曹操格外纳罕:“孤自问从未慢待过祢衡,为何祢衡离去之前,专程来骂孤?”还单单只骂了他一人?

在一旁饮酒的郭嘉道:“祢谏史性子多变,难以捉摸,大约只是一时兴起。”

只有顾至知道曹操被骂的原因,勉强算半个罪魁祸首的他慢慢饮着杯中的清水,权当自己一无所知。

这若无其事的掩饰动作,瞒得了其他人,瞒不了荀彧。

荀彧没有出声,同样拾起陶杯,让顾至这一举措不显得突兀。

上首的曹操一抬眼,见下面三人都在喝酒、喝水,只以为是今日的菜放多了盐,没有多想。

“祢衡此人,极难相处,明远与他共事良久,可会觉得辛苦?”

“还好。”

曹操奇道:“怎么个‘还好’法?”

顾至不知曹操这是否算是良心发现,毕竟当初把他和祢衡分在一块的就是老曹。

带着几分回敬的心思,顾至故意使用了祢衡的那句话:

“祢谏史并非不讲道理之人。”

这话让曹操一噎,读出了其中的埋汰。

荀彧不想曹操继续牵缠这件事,他放下手中的陶卮,神色肃穆:

“袁绍早已视主公为心腹大患。如今幽州已定,以他的脾性,半年之内,必将再次出兵,急攻兖州。”

自从拿下南阳之后,曹操就放缓了扩张的脚步,专心治理打下的土地。

在袁绍急着扩张领土的这些年,曹操一直守着旧城,几乎不曾对外用兵。

经过几年的屯田、兴修水利、与民休息,曹操终于熬过了旱灾肆虐,只能领着士兵上山挖菜的苦日子。

在顾至的举荐下,他把马小郎发明的龙骨水车用于农事,获得了惊喜的成效。

自那以后,年幼的马钧就成了曹操门下最年轻的门客,不时发明一些有用的器具。其中一部分被用在农事上,另一部分用在城建、军事上,悄无声息地滋补着曹操这一方的实力。

“文若说得在理。”曹操无声叹息。

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初威不可挡,让外族戒惧畏怯、绕道而行的公孙瓒,不但败在了袁绍的手下,还败得如此之快,如此窘促。

最初曹操只担心自己会失去袁绍这个盟友,可到最后,袁绍竟然击溃吕布,围杀公孙瓒,一举拿下幽、青二州,成为北方最大的霸主。

这个局面让曹操始料未及,也让曹操重新酌量袁绍的能力。

“孤小瞧了本初,如今骑虎难下……”

郭嘉道:“主公与袁绍迟早有一战,即使公孙瓒未败,也不过是迟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