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袁绍来信(第2/2页)

为了避免祢衡继续开火,连带着把陈宫也带进死路,顾至几步上前,伸手一掰,就把陈宫身上的麻绳扯成两段。

陈宫惊疑不定地瞪着顾至,他与顾至也算是有些相熟,却还是被顾至的这一手震撼。

看他悚怵的表情,好似顾至掰开的不是麻绳,而是他的头。

临近的祢衡见有人多管闲事,正要开口大骂,一转头,看清了顾至的脸,不由将未出口的唾骂往回憋了几分,把脖颈扭向另一侧的曹操:

“此等虚伪,不堪入目。”

早在祢衡奔赴袁营之前,曹操就被祢衡骂了整整一天,即使心中不快,也算有所适应,并没有被祢衡骂懵。

见顾至干脆利落地解开了陈宫身上的束缚,曹操朝他投了一个赞许的眼神,继续苦口婆心地劝说陈宫。

“公台一心投效吕布,却不知那吕布身在何处,竟让公台落于袁绍之手,还受此羞辱?”

祢衡听到这话,还想冷笑讽刺,被顾至的目光一扫,到底只是哼了一声。

陈宫面不改色,并不因为曹操的话而触动:

“我不过是背弃曹公的无名之徒,曹公不必耗费心思在我的身上。今日,我甘愿一死。若曹公当真有心,还请善待我的家人。”

曹操长叹一声:“公台何必如此?”

陈宫仍挺直背脊,一动不动地立在原地。

见他如此刚硬,曹操无法,只得让人将陈宫带出帐外。

陈宫一走,曹操的神色便淡了下来,对着祢衡这个使者也少了几分客气。

“还以为祢谏史在袁绍帐中受到了重用,却未想到,不过几个月的功夫,祢谏史就被他原路送回?”

这话似乎激怒了祢衡,他当即拉下脸:

“我受袁公之托,来为司空送信。司空可不要会错意,用浅薄可笑的念头衡量袁公的意愿。”

曹操并不与他分辨,派人将祢衡“请”离主帐。

这番行动,自然获得祢衡的唾骂。

哪怕曹操并不把这些浅显的侮辱放在心上,他的心情亦不免差了几分。

“袁绍假借着‘还人情’的名义,将陈宫送到孤的帐中,想让孤诛杀陈宫,引起兖州士族的不满。孤岂能如他所愿?”

曹操面色冷沉,在上首坐下,

“这是袁绍送来的书信。”

被揉成一团的缣帛先是送到曹昂的手上,而后交给其他人传阅。

顾至看了袁绍送来的书信,信中的大意是:

袁绍还念着曾经与曹操的旧情,不想和曹操开战,伤了情分。

曹操既是阉人之后,就该知道,党锢之祸究竟因何而起。宦官作乱之事,绝不可再现。曹操应当以大汉社稷为重,让天子回到适合他的朝堂,而不是跟囚犯一样,被关在一个虚假的都城之内。

看完这封信,顾至总算知道曹操的心情为什么会差成这样了。

也不知道是谁给袁绍出的点子。这番似是而非,看似有道理,实则胡说八道的话,几乎可以说是故意恶心人。

曹操名义上的祖父确实是宦官不假,但他祖父是阉人,曹操本人又没有被阉,“宦官作乱”跟他有什么关系?

袁绍这话看似友善地劝导,实际上是在骂曹操不能人道,还跟宦官一样做恶,怎么能不让曹操窝火?

后面更是道德绑架,给曹操扣上挟持天子的大帽子……虽然某种程度上来说,袁绍也算是真相了,但袁绍那边同样不是什么“适合天子的朝堂”,他想做的事,本质上与曹操并没有不同。

坐在最远处的郭嘉看完了密信,反倒笑了一声:

“袁绍试图占据大义,还想惹怒主公——看来对于这场征战,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就目前的局势来说,袁绍的兵力与资源略强于曹操这方。哪怕袁绍那边要使用手段,也不必拿这些上不得台面,又未必有什么作用的招式。

“袁绍此举,反倒是露了怯。”

他的语气格外笃定,就差直说“好事啊,这是好事”。

曹操原本心绪不佳,被郭嘉这么轻描淡写地一笑,也觉得袁绍这是在忌惮他,所以才写这么一封信恶心人,心情顿时好转了不少。

“明远,你可有回敬袁绍的主意?”

这个点名来得太过突然。顾至一抬头,就瞅见曹操向他的所在投来目光,眼中竟然还带着……期许?

一个小小的问号,出现在他的心中。

他看起来像是那么会出损招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