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阳谋
残火不灭, 必将死灰复燃?
曹操念着这句话,目光艰涩地离开棋局,投向顾至。
他与顾至两人心知肚明, 所谓的残火,指的并不是袁氏,孙氏,刘氏,任何一个与他为敌的人。
它是埋在汉土地底数百年的根须, 是动摇汉室,动摇民本,引发战乱的根源之一, 更是曹操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 想要对抗的存在。
“以民为食, 并兼沃土, 玩弄朋党之权者数不胜数。即使将他们一一屠灭,也会有新的枝节长出。”
曹操挥退侍从,广袖拂过桌案, 亦拂落了案边的两粒棋子,
“明远口中的‘死灰复燃’, 究竟指的是旧火, 还是新火?”
“新火旧火, 对主公来说都并无区别。”
顾至再次落下一子,又吃去一小片白棋,
“主公需要做的, 唯有‘遏制火势,不让复燃之火反噬己身’。”
曹操沉默了片刻,眼中的惊异之色褪去, 多了一分冷意:
“明远与文若都用‘名不正而言不顺’来劝孤,莫非孤的‘更进一步’,一定会助涨火势,反噬自身?”
顾至只是道:
“主公心中已有论断,何必问我?”
难言的死寂在房中蔓延。
被屏退的侍从颤巍巍地关上大门,将沉抑的气息关在门内。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顾至几乎要睡着的时候,曹操终于开了口。
“孤曾以为,明远与孤最为相似。”
这是曹操第二次提起这个话题。
这一回,顾至没有分毫惊讶,语气平平地回应:
“可我觉得,我与主公并无相似之处。”
“确如明远所说,孤与明远,并不相似。”
顾至难以形容曹操此刻的神情,像是茶余饭后,非常随意的一句感慨,又像带着怅然。
“欲念,人皆有之。”
曹操将打落的棋子重新捡起,归于原位,
“明远从未表现出欲念,看似无欲无求。那时,我便猜想,明远并非真的无欲无求,而是过于洞彻。”
明明顾至就在曹操的眼前,可曹操却像是在与旁人感慨,自顾自地叙说着过往。
“我以为他与孤一般,深感所求之物的艰难,明白过往的追求只是奢望,不得不放弃远志,停步不前。”
曹操没有再说下去,但顾至已意会了他的未尽之言。
顾至道:“承蒙主公高看,臣并无鸿鹄之志。”
他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对于这个世界,他愿意加入自己的一份力,也愿意用各种努力尝试着做出改变,但他从来没有什么“站在至高点”“让这个世界所有阴暗面全部消失”的想法。
所以,他可以及时地从权力的泥沼中抽身,但顾虑更多,且谋求更多的曹操只能一条路走到底,挣脱不得。
“纵然没有鸿鹄之志,鹰隼也绝非燕雀。”
曹操点到即止,转向面前的棋枰,
“明远的棋艺,孤还是第一次领教。不如再陪孤下个几局,解一解瞌睡?”
这个邀请,曹操似乎发自真心。
但顾至一点也没有下棋的兴致。
曹操见他神色萧条,一副意味索然的模样,玩笑道:
“莫非是因为孤不及文若俊逸,不如奉孝有趣,让明远提不起兴致?”
“……”
对于这个问题,顾至虽然没有回答,但他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果真的要给出答案,那对曹操而言,怕是不太礼貌。
曹操好歹做了他这么多年的上司,总要给些颜面。
四目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曹操正要“撤回”这条消息,顾至及时开口。
“与亲朋好友对弈,是为了玩乐,无需费神,甚至可以不计胜负。”
似是而非地做完解释,顾至又加了一句让曹操听不懂的话,
“与主公下棋,要考虑的事就多了。”
这句话偏向笑语,甚是放松。
曹操听不懂其中的典故与内涵,只觉得顾至意有所指。
莫非,顾至是暗自他这个主公充满了功利之心,已不再是当初那副赤诚的面貌?
不等曹操想个明白,站在外头待命的侍从胆战心摇地敲门。
“司空,宫里又来人了,是天子身边的黄门令,请您进宫一叙。”
曹操脸上那分本就微薄的笑意彻底消失。
他没有立即动身,只是朝顾至发出邀请:
“明远可要与我一同进宫?”
顾至不想面见皇帝,但他最在意的人还在宫里。
“臣未被天子召见,还请司空稍待,等臣取了衙署内的奏表,再与司空一同赴往。”
皇帝没找他,他不能乱去宫里,得找个由头,比如送奏章,汇报工作等。
曹操也知道这个道理,等到顾至取来现写的奏表,两人一同坐上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