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么多身份,可记得自己……

数日前下过大雪, 到今日天还未放晴,这两日天阴沉沉的,雪尚未化, 不到酉时天便黑了,天际只剩一点微弱的光芒, 青禾早喊饿了, 明怡便吩咐付嬷嬷传膳。

偏巧今日晚膳上了几只海蟹,明怡最爱吃这些,一笼蟹, 只分了青禾两只,其余的都进了她肚子,这下可好, 不消一刻钟便闹肚子呕吐, 付嬷嬷忙烧了热热的姜汤给她暖胃。

见她脸色发白, 急道,“我这就去请大夫。”

“别。”明怡一面吐一面拉住她,“我平日吃蟹也这样, 喝点姜汤便好,大晚上去喊大夫, 容易惊动府上的客人, 回头闹得都以为我生了病, 岂不扫大家伙的兴, 明日年终尾宴,不能出岔子,您放心,我准没事。”

一大碗姜汤灌下去,人恹恹地靠在床榻睡过去了, 付嬷嬷不放心,时不时来瞧上一眼,待听得传来均匀的呼吸,这才放心离开。

等她出门,青禾立即塞了一颗药给明怡,便守在东次间,不叫人进去,而明怡呢,束好胸,套上预先准备的小厮青衫,打浴室出去,一个纵跃掠上屋檐,悄无声息遁入夜色中。

辗转至沈家旁边的巷子里,打他们马棚盗取一匹马,疾快朝官署区飞奔而去。

酉时四刻抵达正阳门外,先去对面铺子里买些夜宵,装入食盒,随后拿着长孙陵事先给她的一块令牌便入了宫,这块令牌与沈奇的令牌一般无二,是长孙府小厮出入官署区的凭证,宫门侍卫认令牌不认人,一看是长孙府的人,连搜查都免了,径直放行。

无他,只因有一回宫门校尉因搜身耽误了长孙大公子的晚膳,被长孙公子一顿臭骂,后来不知怎么被大长公主闹到圣上那,刘珍后来就特意嘱咐宫门校尉,叫别对长孙陵那么较真,是以明怡这一路畅通无阻。

长孙陵本是明日的班,借口明日要去裴府参与晚宴,换了今日夜值,平日无事,他便在东朝房后面的值房待着,明怡提着夜宵赶来此处,东朝房后面的侍卫房是一排东西向的长房,往北毗邻长安街,往南紧邻兵部,而都察院的衙署就在兵部之东,官署区东北角一带。

这一带值房共有二十来间,长孙陵因身份尊贵,有一间固定的值房给他,正是东面第三间,一路廊庑灯火通明,不少侍卫蹲在廊下分食吃,当值不许饮酒,上峰刻意拿些牛肉干分给大家解馋。

长孙陵身旁有八个小厮伺候,每日来人均不同,看装扮皆知是长孙府的人,无人敢惹,明怡眉眼低垂,脚步轻快一路顺利来到第三间,她敲了下门,不等里头反应,径直便推门而入。

长孙陵早候着她了,见是她,面露急色迎过来,“祖宗,您怎么才来?晚了小半刻钟了。”

明怡将食盒搁桌案,没解释,直接问道,“我要的东西呢。”

长孙陵往里面隔间一指,“在里头。”那是他平日更衣之地。

明怡掀帘踏入,隔间极小,靠南面窗下搁着一张小长榻,仅供一人睡,北面有一扇小窗,窗下有一半人高的矮柜,床榻上放着一片灰色头巾,一身灰色交领右衽袍服,这是官署区最低等的杂士武服。

明怡轻车熟路换装,长孙陵则立在帘外,低声与她交待,

“今日值守都察院的有两伙人,一伙在外巡逻,当值的是羽林卫右卫,一伙驻守地牢,是朝廷分派给都察院的卫士,底下这伙人人员固定,每二十人为一班,一日三班,今日戌时已换过班,下一班在夜里子时。”

“没有都察院三位堂官的手令,无人能擅自进出地牢,唯一的机会便是送膳之人,这伙人是官署区的杂役,每每进地牢送膳,顺带帮着倾倒秽物。”

“整个官署区就锦衣卫和都察院有地牢,关押在这里的人犯,平日吃的均是公厨剩下的杂食,故而每日送膳时辰比较晚,总得等衙门里的文武官员吃完,余下的再舍给他们,每日送餐时辰在夜里戌时初刻至三刻间不等,都察院这间地牢人少,估摸会早一些。”

“送膳的路线是从西北角太常寺后面的公厨,穿过官署区的正中御道,沿着兵部南面那条巷子往东,便至都察院,都察院地牢在最里面的院子,我没去过,具体入口在何处,您得自个儿寻。”

“我打听过,送膳的一般三人一伙,您待会挑个隐蔽之地,混进三人当中,至于地牢具体有多少人犯,我不太清楚,总……长孙陵忧心忡忡,“此行危险,您得慎之又慎。”

“放心。”明怡语调轻松,缓步掀帘而出,

长孙陵张望着完全陌生的人儿,愣在当场。

只见她一身洗旧的青袍,身姿修长清矍,一点都不显宽大,头戴布巾,满脸布满沟壑,肌肤皲裂不堪,眼尾皮肤松弛往下倾垂带着几分苦相,下颌续上一撮黑白相间的胡须,俨然一五六十的颓然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