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冯放看着马玉书手里的金……(第2/3页)

虽说还不能行动自如,但一些只需动手的小事,他还是能够应付的。

马玉书听丈夫这么说,便没再去打扰还在补觉的叶宁,只是不放心地叮嘱道:“行,那你可别忘了。早上雾气大,你别出去乱走。要是真想出去透透气,就坐轮椅,把毯子盖上,别受了寒气,让伤口又疼起来……”

丈夫如今的状况,让马玉书始终放心不下,絮絮叨叨地叮嘱了许多注意事项。

直到眼看再不出发就赶不上车了,她才背着装有三十万现金的双肩包,匆匆出了门。

马玉书中午才赶到市里。在律所,她把三十万赔偿款交给伤者的儿女时,对方并不满意这个数额,吵吵嚷嚷地让她赶紧把剩下的钱凑齐。

马玉书换位思考,要是自己碰上这种事,心里肯定也窝火。所以,即便对方态度不好,她也没有生气,只是耐着性子解释:“我们已经跟亲戚说好了,等他的定期存款到期,就把钱借给我们。等拿到钱,我马上联系你们。”

马玉书态度越好,对方心中的火气便渐渐消了些。听完她的解释,对方声音低了不少,嘟囔道:“那你得给我们个准信儿啊,总不能让我们一直干等着吧。我们家里还有病人,到处都要花钱呢。”

马玉书赔着笑说:“用不了多久,最多两三个月,肯定把剩下的钱给你们。”

看在马玉书给钱还算痛快的份上,对方倒也没过多刁难。清点完钱数无误后,便客客气气地离开了。

等两人走后,负责马玉书这单案子的律师拉着她,小声嘀咕道:“哪是什么病人要花钱啊。刚才你和伤者女儿没来的时候,伤者儿子正在楼下跟房产销售打电话,准备买房子呢。”

市里的房价不算特别高,八十万足够全款买一套小三室了。

不过按市价,买完房子后,这八十万的赔偿款估计也就所剩无几了。

律师觉得马玉书一家遭遇这般无妄之灾,实在可怜,忍不住多提醒了一句:“要是可以,你还是赶紧把剩下的钱给对方吧。这种事,越早了结越省心。我看这姐弟俩为了赔偿款,往后少不了要闹一场。这种麻烦事,咱们能不掺和就别掺和。”

马玉书有些意外,毕竟事发后,这姐弟俩一直同仇敌忾、有商有量的,不像是会为赔偿款闹矛盾的样子。不过,律师的提醒她也听进了心里,便提前铺垫道:“行,回头我问问亲戚,看能不能提前把定期取出来。实在不行,我只能多付点利息了。”

马玉书也想赶紧把事情解决了,毕竟之前对方情绪激动时,没少嚷嚷要把伤者送到叶家让他们照顾。

别说自家有扇绝对不能让别人发现的木门,就算没有,她也不想接个 “活祖宗” 回家伺候。

从律所出来后,马玉书犹豫再三,还是给冯放发了消息。

最近金价一路上涨,出手变现的人不少。马玉书是新客户,冯放便没太当回事。来的路上,他收到老客户的消息,便绕路先去老客户家里收了一只金镯子。

等冯放开着车赶到马玉书说的地方,时间已经不早了。他连忙道歉:“不好意思,有个客人催得急,耽搁了一会儿。”

马玉书本就做好了在市里过夜的准备,并不在意这多等的一会儿,她摆了摆手说:“没事,咱们在哪儿看货?”

冯放看了看车来车往的大马路,试探着提议:“要不就去我车那儿?”

对此马玉书也没有异议,便抬手示意冯放带路。

到了停车的地方,冯放第一时间打开后备箱,取出验金工具。

马玉书见状,也从背包里掏出那根金条。冯放看着马玉书手里的金条,一下子愣住了:“不是…… 您卖金条啊?”

马玉书有些疑惑,不太确定地问道:“你这儿不收金条吗?”

冯放这才回过神,忙不迭点头:“收,收的。” 开玩笑,这么粗一根金条,生意不好的时候,抵得上他大半个月的收购量了。

——像这样的大客户,可不是天天都能碰上的。

见金条上没有银行标识,冯放开口问道:“带发票了吗?”

来市里的路上,马玉书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说辞,这会儿佯装惊讶地反问道:“还要发票啊?这金条是别人还不上货款,拿来抵债的。给我的时候就没有发票。要是这样,我这金条是不是卖不掉了?”

冯放听完,有些为难地挠挠头:“卖是能卖,只是您这金条数量大,没有发票,我收上来要担风险,收购价就很难按市价来了。”

马玉书一脸心疼地追问:“那你能给多少?我急等着用钱进货呢。要是卖不掉,我这生意可就没法做了。”

冯放作为散户,平常也没少遇到这种情况。想到今天早上金饰加工厂的板料回收价格是六百八一克,他试探着说:“您这情况有点棘手,我最多只能给你六百五一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