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老板,这条裙子我要……
齐芳只看了顾骁带来的那几大袋子一眼, 就忍不住赞叹道:“诶,顾老弟你这竹荪晒得好,像这种不是特别干, 带着一点的水分的竹荪收上来正合适。”
这竹荪也不是晒得越干越好,毕竟这裙边薄薄一圈, 越干就越脆,别说挤压了,就是上手拿的时候手劲儿稍微大一点,都会碰碎, 一旦裙边破了碎了, 那这竹荪也就卖不上价了。
顾骁送来的竹荪摸着还有点软绵绵的, 这样的竹荪运输时外形上不会有损坏,这种干燥程度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自从家里开始做这收购竹荪的生意后,齐芳就卖掉了家里的一根金条,换了几千块现金在家里,这会儿回屋从包里数了一百八十元的现金给顾骁。
顾骁也没数,接过钱就塞进了兜里,齐芳紧接着又道:“辛苦老弟你了,加上你和我哥送来的,现在已经攒了快三百斤干竹荪了, 我估摸着再有个两三天, 应该就能凑够一车的货了。”
山市大部分的地方都没有专门收竹荪的,齐芳和齐老汉分散开在几个市场放出话说要收竹荪后,不少头脑灵活的人都不用人提醒,就知道自己去村子附近收购散货回来统一卖给他们。
最后几个市场收上来的干竹荪,倒是比顾骁和齐恒两人收上来的还要多一些。
也因为竹荪能也能卖出高价了,让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这几天市里和底下各个乡镇肉摊上的生意都比之前好上几分了。
因为绝大部分人挣了钱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点好的犒劳一下自己。
在现代这种犒劳可能是火锅、烤肉,而在八十年代,这犒劳就是买上一斤肉回家打牙祭,哪怕只有这么一顿能吃上肉,也足够让一家老小高兴上好几天了。
齐芳这会儿提前给顾骁打了招呼,他回去后就有时间安排家里和厂子里的那一摊子事。
叶宁平常只负责把控大方向,那些琐碎的事务都是由顾骁负责的。
他们这一趟出去也不知道要在深市耽搁多久,服装厂那边的工资不用管,周巧珍她们当上厂长之后,他就把厂里的公户存折交给了她们保管,里面的钱足够给工人们发上好几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果园和养鸡场那边的工资得先发下去,其实依照叶宁的家底和名声,这工资就是晚一两个月发也没什么的。
不过叶宁极为在乎这个,之前她就再三跟顾骁叮嘱过,说一定不能拖欠职工们的工资,这点工钱对她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职工们来说,说不定就是一大家子下一个月的生活费。
虽然顾骁觉得职工们家里多多少少应该都是有点存款,应该也不至于一个月不发工资就断炊,但是叶宁都这么说了,他也一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临走之前顾骁又问了一句:“那后面这竹荪还要继续收吗。”
齐芳想都没想就道:“收,怎么不收,这竹荪轻易又放不坏,要是卖不掉,就让老尤放铺子里慢慢卖就是了。”
顾骁一想也是,尤利民现在已经有了固定的铺子了,这店里总归是要备点存货的,就是不知道这竹荪和衣裳放在一个铺子里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要是尤利民知道顾骁会这么问,那此时的他肯定会回——什么景象,当然是能赚大钱的好景象了!
话说先前那么大一笔钱花出去后,尤利民他们就铆足了劲儿地想赶紧开门赚钱,几人在市场上奔波了大半天,又是打扫,又是布置店门,当天下午就把这间空了好几天的铺子给收拾出来了。
当天晚上尤利民他们连招待所都没回去,就因为他的一句明天开业,一定要把这些衣裳熨得漂亮平整,几个大男人硬是守在铺子里,用熨斗熨了一百多条裙子出来。
现在只有讲究的人会熨衣裳,铁皮做的熨斗,里面装上热水或者炭火燃烧的温度烫平衣服上的褶皱,这种东西在市场里还很难见到。
尤利民他们转遍了好几个市场都没问道,最后还是谷三灵光一闪,觉得隔壁既然是定制衣裳的,就肯定备得有熨斗。
最后谷三仗着自己长了一张娃娃脸,拎着两大杯糖水去了隔壁的绸缎铺子,最后还真让他借了两个回来。
尤利民准备第二天就开业,当天下午就去买了两大盘鞭炮回来,一群大男人也没什么好讲究的,忙到凌晨实在累了,直接躺下就睡。
用郑老七的话说这铺子讲究,地上还铺了木地板,睡着也不比家里的木头床。
尤利民深知兄弟们是为了宽慰自己,他知道大家跟着他受了累,不过这么多年的兄弟,也用不着说那些客气话,等回头铺子赚到钱了,他总是不会亏待了他们。
心里惦记着事情,这一晚上尤利民那叫一个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一早,这天都还没有大亮,他就轻手轻脚地去外面给兄弟们买了早点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