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我是镇服装厂的叶宁……(第2/4页)
叶宁深有同感地附和道:“谁说不是呢,足足半篮子,也不知道她找了几天,反正我冻上了,你得空搜一搜,看这玩意儿怎么弄好吃,这么贵的食材,可不能糟蹋了。”
马玉书有些担心:“这么多我们吃的完吗,要不趁着我们正好在市里,我去问一问有没有餐厅收这玩意儿?”
叶宁很想说他们这么多人,就半篮子松露,真要吃的话肯定是能吃完的,话出口前她又想到这东西都是作为点缀入菜的,可能也不适合像其他蘑菇那样用来打火锅或者炒着吃:“行,你问问吧,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我们这松露每一颗都超过一两了,算是品相最好的那一种,要是价格合适,卖掉一些也行,反正那松树林里应该还有。”
“行,我等会儿就去问。”马玉书也是这么想的,当然了,卖松露不是他们缺钱,而是她们都看出来了,江钰这孩子是个知恩图报且要强的人。
这样的人容易想得多,平常叶宁给她送点衣裳和粮食她都诚惶诚恐的,这以后上学了,学杂费,生活费加在一起更是要花不少钱,还不知道她心里会怎么想呢。
马玉书和叶宁都觉得趁着这个机会把松露卖掉换点钱,回头再跟江钰一说,让她知道她自己也是替叶宁赚了不少钱的,那她的心里可能会轻松一些。
挂掉电话之前叶宁还不忘交代道:“我等会儿要去一趟镇上,晚上再回来接你们。”
挂掉电话后叶宁回到山上开着小汽车下了山。
她刚把车开到山腰,就见周大海和周老三已经把两筐鸡蛋搬出来了,他们做事仔细,这竹筐的底部和四周都用稻草仔细垫着,就怕会碰碎了。
两人把鸡蛋搬到后备箱后,还不忘嘱咐:“叶小姐,这筐里的鸡蛋太多了,你等会儿开车的时候可得开慢一点。”
叶宁点头,临走前又对眼巴巴盯着自己的江钰道:“小钰把你小灵姐姐教你的字都写一写,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江钰站在周大海他们身旁点了点头,直到车影消失在山脚了才恋恋不舍地回房间开始学习了起来。
叶宁开着小汽车行驶在乡间的土路上,心里盘算着这次去纺织厂改用什么东西当敲门砖。
乐阳镇的纺织厂规模虽然不小,但是生产机器落后,能够生产出来的布料品种和花色都很单一,以前大家没得选,就只能捏着鼻子买,现在随着市面上私营纺织厂越来越多,花色样式也越来越丰富,就是那些国营的供销社,都不怎么愿意从镇上的纺织厂采购布料了。
叶宁虽然没有去镇纺织厂的车间看过,但是之前她在供销社是见过纺织厂生产出来的红绿大花布的。
这样的布料,她肯定不能买回去加工成衣裳的,但是要只是做秋冬款外套的里衬,那纺织厂的布料还是可以满足的,毕竟人家虽然样式老土了一些,但都是用的正儿八经的棉麻和蚕丝,质量还是很有保障的。
叶宁到纺织厂的时候时间已经半下午了,这个时候正事厂区工人上班的时间,工厂门口只有穿着蓝色工装的门卫守着。
纺织厂自然不会缺布料,所以这里的工人一年能有两套工装,还别说,这穿了工装的精气神确实不一样,叶宁想着这一次她在深市卖衣裳也赚了一些钱,或许可以给服装厂的工人也给安排上厂服。
虽然叶宁开着现在很少见的小汽车,但是尽职尽责的门卫一看这小汽车不是自家厂里的,立刻就拦住了她:“干什么的?”
“我是镇服装厂的叶宁,找你们厂长谈生意的。”叶宁摇下车窗说明来意。
镇服装厂的名声乐阳镇谁没听说过啊,在这个镇上其他工厂经营惨淡的情况下,就这新开的服装厂不但没有半点颓势,反而在前段时间扩招了一批工人,听服装厂的工人说她们的加班费比一天的工资都多呢。
而这服装厂的老板是位姓叶的归国华侨这一点,在乐阳镇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一听叶宁是来和自家厂长谈生意的,门卫立刻把她迎了进去,他自己要在保安室守着没办法离开,但这并不耽搁他找路过的同事当接待人啊。
叶宁被保卫科的同事带到厂长办公室的时候,都还没想明白纺织厂员工为什么会对自己这么热情。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叶宁不知道纺织厂的情况实在太差了,上个月工人们领到的工资里,有一大半都是厂里积压的布料。
这会儿听到服装厂的人上门买布,这可是关乎着他们下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是布料还是钞票的大事情,他们能不热情一点吗?
其实乐阳镇的几个厂长平常都是有交情的,只不过叶宁年纪小,既是华侨,又是年轻小姑娘,平常又忙得十天半个月不见个人,所以其他几个厂子的领导班子才会都和她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