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二合一
邮电局的师傅们收了烟, 办事效率果然快了不少,当天下午,就带着两个徒弟去了批发市场。
这会儿拉线的过程比现代可要麻烦多了, 得从街对面的基站架线过来,还得避开一路上的电线杆。
老师傅带着徒弟爬上爬下地忙活了大半天, 总算是把电话线牵进了批发市场。
这边的动静也引起了市场里其他店主的注意。
之前第一个进店买衣裳的王姐店就开在叶宁的隔壁,上次去店里买过衣裳后,一直就对店里摆着的高跟鞋念念不忘。
她也提出过自己可以从马玉书这里进货,这要是放在之前, 马玉书还是很愿意做她这单生意的, 但这不是叶宁走的时候再三叮嘱了吗, 说是家里能在明面上花销的存款已经不多了,他们一家人都要尽量避免在现代大批量的采购商品。
碍于这个原因,马玉书只能一脸遗憾地错过了这单生意,只告诉王姐店里的鞋子和皮包都是非卖品。
王姐能在这个时候在批发市场开这么大一家鞋店,那眼光和魄力也是不一般的,她喜欢鞋子,虽然自己就是卖鞋子的,但是和马玉书店里那些精致华丽的高跟鞋比起来,她觉得自己店里卖的运动鞋、解放鞋简直烂大街的货色。
王姐是真的喜欢马玉书店里的那些鞋子, 对方不卖, 她就只能一天三趟地往隔壁跑,过过眼瘾了。
这会儿王姐观赏完心爱的小鞋子后,见马玉书带着两个穿着邮电局工装的人过来时,面上一喜:“马老板你这店里牵电话线了?”
马玉书笑着点了点头:“是,在市里做生意,店里没台电话, 还是不方便。”
马玉书这话一出,周边的商贩当即就炸开了锅:“这感情好啊,之前我就想着在店里安台座机,方便我补货,但是这初装费实在是太贵了,都抵我半年的收益了,实在没舍得,这会儿叶老板这边把线牵过来了,我们再安电话是不是就只用给个装机费了?”
“装机费好像只要两千多?诶,你们谁有空去邮电局问一问啊,要真能便宜,我店里也得安一个,现在打电话得起隔壁街口的便利店,太不方便了。”
现在能舍得花一大笔钱安电话的都是生意不错的铺子,批发市场里一些生意稍微差一点的老板,心里想到还是等其他人安好电话后,有需要的时候再去借用。
叶宁这铺子装修的时候,叶卫明可是花了不少的心思,那玻璃门都是他专门订做过的,两米的高度,堪堪卡着木门的最大限度。
这边的玻璃门可没有这样的品质,偏偏之前叶卫明这玻璃门买的是两整块,这会儿要拉电话线进店里,不想在玻璃门上钻个洞,就只有在门上面的门头上打洞了。
这活安装师傅可没办法干,还得叶卫明那边带着工具过来弄。
马玉书也没想到会因为这样的事情耽搁进度,连忙让最会来事儿的小吴去外面买了两瓶冰饮料过来:“师傅们歇会儿,不急,我家那个等会儿就来了。”
马玉书搬了把椅子在旁边看着,时不时递瓶汽水过去:“师傅们歇会儿,不急。”
马玉书这边进展不顺,叶宁那边倒是挺顺利的,镇上新房的装修不用她费心,她之前忍着心痛往外发样衣的行为也是效果超群,不但把马大姐给勾来了,连帝都的汪先生收到样衣后,也打了电话过来。
不过帝都冬天也很冷,汪先生的需求和马大姐一样,都要加厚款的大衣和棉衣,现在厂里生产的大衣他也不准备买。
好在之前叶宁从深市买回来的呢子布料已经全部做成衣裳了,六千米的呢子面料,最后做了三千两百多件大衣出来。
这是因为叶宁做的大多都是长款大衣,短裤的呢子外套只有两款。
接到汪先生的电话后,叶宁就让车间那边把剩下的尾货赶工完了,然后两个班次的工人都开始生产她从市里买回来的加厚呢子衣裳。
好在之前大家已经适应过了,这会儿缝制起加厚的呢子大衣来,速度也没怎么降低,还维持着一天一千三四百件的产量。
原本叶宁打算毛料染好.色后立刻就去市里拉回来的,接过崔维诚来电话说她托她买的棉花已经买了,不知道她这边需要多少,他就先给买了一吨,再有几天就能跟着他纺织厂的车队运回来。
叶宁也不想一趟又一趟地来回跑,索性就等棉花也到货了之后再一起去市里取货。
郭子齐确实靠谱,虽然毛料和棉线的上色效果不一样,但是叶宁的这一批毛料染出来的颜色倒是和布料的颜色差不多。
顾骁开着的货车只够拉毛料的,叶宁的那一吨棉花还得借纺织厂的车。
叶宁想到染色崔维诚就没收钱,这会儿又要麻烦对方,这心里也是很不好意思,当即就表示愿意出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