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5页)

大安国幅员辽阔,有些地方地势平坦、有些却无比崎岖,更有甚者还只能走水路。

比起骑马,靠双腿走无疑是最安全的,但速度也非常慢。

所以苏苒之一上午都在思考该怎么提升自己和秦无的行进速度。

不然以后去个临近的府城来回都得花两个月,太耽误修炼时间了。

思前想后,苏苒之还是觉得城隍爷在地下遁的速度最快。

几个呼吸的时间就能抱着树桩从云水镇回到府城。

苏苒之说:“昨儿个那位大人的遁术速度就很快。最开始甚至给我一种他能随心所欲的在整个长川府出没的感觉。但经过观察后,我发现他是从地下遁走的。”

苏苒之并没有说出‘长川府城隍爷’六个字,只是用‘大人’来做指代。

对于神仙来说,若是功德深厚或者修为高的人念叨自己,冥冥中是会有所感触的。

更别提现在苏苒之和秦无还在长川府境内。

若是念叨一句被他听到,以长川府城隍爷的性子,很有可能不远数十里的直接赶来,那场面苏苒之是极不愿意看到的。

苏苒之看着脚下的土路,说:“昨日是我想岔了,以为鬼是因为没有实体,才能在地下肆意穿行。而有实体的人则做不到这点。”

秦无点头,示意苏苒之继续往下说。

“但我下意识的忽视了,昨日大人是带着木盆直接消失在原地,去给园中花草浇水的。大人没有实体,但木盆却有。”

苏苒之顿了顿,道,“我们都有一个固化思维,那就是在看到凝实的土地,会下意识觉得东西下去后会会被卡住,动不了。但其实,声音、灵力,甚至连阴气都是例外。”

这三者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反而更快。

灵力传导速度这方面苏苒之没法举例。

毕竟短短的距离,只有在她闭目的情况下,才能察觉出灵力在土地中传的比空气中更快。

因为,在苏苒之不闭目的时候,以她和秦无的感知力,根本察觉不到那一丝丝微小的差异。

所以她只能用声音来类比。

苏苒之道:“其一,幼时爹爹跟我玩过棉线传声的游戏,印证声音可以通过棉线传出;第二,我看过一则话本,讲的是一位将军在打仗途中,时不时便要安排耳力极好的士兵趴在地上。旁人不知道此中诀窍,只觉得这个安排很是奇怪。却发现将军每每都能率先察觉敌军动向,带领军队打胜仗。久而久之,士兵分把他奉为神仙,觉得他神机妙算。这其实就是因为土地能早早把敌军的马蹄声传过来。”

两军交战前,多准备一小会儿,再配合着将军精妙的排兵布阵,都能有机会扭转局势。

秦无一双黑眸看着苏苒之,他懂了妻子的意思。

既然声音可以在土地中传播,而且速度更快;那么以此类推,阴气和灵力应当也是如此。

他说:“那位大人之所以能带着木盆土遁而入,是因为他用阴气裹住了木盆?”

苏苒之看向秦无的眼眸亮了一下,重重点头:“善!”

昨日她曾在站立的地方跺跺脚,其实是用灵力裹着旁边的小石头,看能不能让小石子儿穿过青石板。

她其实是在用跺脚来掩饰石子儿无风自动的情况。

得到的结果自然是穿不过。所以才颓然的放弃遁术这个念头。

今儿仔细一思考,发现昨日其实是她想岔了。

青石板是穿不过,但土可以穿啊!

她说:“我回想了一番,大人虽然也是站在青石板上,但其实在准备使用遁术的时候,后退到了树根的泥土处,只不过我昨儿个没发觉。”

再之后,城隍爷从院内现身,也是选了土质松软的地方。

苏苒之笑了笑:“我们作为有实体的存在,穿不透坚硬厚实的石块。若使用灵力包裹着自己,从土地里穿来穿去,应当不成问题。”

土本就是五行的一部分。修行一途讲究五行互补,中庸之道。

因此,苏苒之尝试着在土行内使用遁术,倒也不算太异想天开。

更何况,还有城隍爷和曲卿曳作为参考,这两位遁术都应用的很是厉害。

对于苏苒之的想法,秦无除了偶尔会担心她会不顾身体外,其他全都是无条件支持。

但本着安全起见的想法,秦无还是说:“先试试死物。”

不然若是自己一个激动下了土,把自己埋在某个很深的土里后找不到出路,那……恐怕才叫一个绝望。

毕竟地下不比地上,在周围都是土的环境下,很容易分不清哪个方向才是地面。

天道终究是公平的,土行遁法若是连成可以提升十几倍的速度,危险因素多也在情理之中。

-

苏苒之得到秦无的支持后,眉梢眼角都带了笑。

他们找到一处栽着树的阴凉地儿,席地而坐,啃起从长川府带出来的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