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5页)

进了房间,于建阳大呼小叫地招呼服务员过来,指手画脚一番。他似乎想靠训斥服务员表明自己对领导的尊重。朱怀镜实在难以消受这种风格的尊重,便请于建阳自己忙去,只同周克林说着话。可于建阳老觉得自己的尊重还欠火候,不肯马上就走。他亲自察看了卫生间、客厅和阳台,很忙似的。看看没什么可效劳的了,仍是不舍得马上就走,抓耳挠腮一番,突然想起什么,拿起了电话:“喂,我说呀,你们马上将朱书记房间里的毛巾、浴巾、地巾换上新的。啊啊,那你们马上去买新的。多买几套,颜色同其他客房要有区别,专门放在朱书记房间里用。要快啊。”

朱怀镜早在一旁挥着手,说不用不用。可于建阳只做没听见,对着电话高声吩咐着。“真的用不着,我用自己的毛巾就是了。”等于建阳放下电话,朱怀镜又说。

于建阳只是笑着,领了赏似的。他忽又想起什么了,抓起电话,喊道:“还有,你们另外买两瓶洗发液和沐浴液,要最好的。房间里配的这些不行,洗了头发紧巴巴的。”

这时,朱怀镜的同学高前敲门进来了。于建阳又吆喝服务员倒了茶,这才点了半天头,退到门口,轻轻拉上门,出去了。却仍听得他在走廊里用手机打电话:“你们要快办,朱书记等会儿就要用的。买好了我要检查,我在办公室等着。”

见于建阳这副样子,周克林觉得丢脸似的,笑着说:“于建阳就是声音大,打雷样的。”

朱怀镜便笑笑,说:“你们太操心了。下面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个人太刁了。”周克林听着不好意思,摇头道:“于建阳这个人,倒是个热心肠,就是脑子不太想事,只知道吆三喝四的。我说说他。”

朱怀镜忙摇手道:“那倒不必了。”

周克林同高前相识,少不了客气几句,也就走了。

高前事先打过电话,说来看看老同学。朱怀镜说道“欢迎欢迎”,很高兴的样子。其实他竟一时蒙了,忘了高前是哪一位了。放下电话想了半天,才想起一张黑而精瘦的脸,笑起来嘴巴天大,露着一口难看的牙齿。高前的嘴巴本来尖尖的,一旦笑起来却大得吓人,让人惊叹他那嘴皮子的弹性那么好。朱怀镜一直不太喜欢这位同学,总觉得尖嘴猴腮的人,十有八九奸猾。不过他向来就是把什么都藏在心里的,看上去很讲同学情分。记得高前人倒是聪明,学的是财经,却又喜欢文学创作。上大学二年级时,高前写了个剧本,便给名家写信推荐自己。凡是他想得起名字的文坛巨匠,巴金呀,曹禺呀,等等,等等,都写了信去。剧本虽没发表,却收到了巴金和曹禺两位老先生的回信,自然是极尽勉励。有那么一阵,他逢人便拿出两位老先生的信来念念,好像那么寥寥几句的半页回信,比自己的剧本公开发表更值得炫耀。这事在同学中间流传开来,便敷衍出许多有意思的花边新闻。说是高前收到巴金先生回信那天,把女生宿舍跑了个遍。不久他又收到曹禺先生的回信,又兴致勃勃地往女生宿舍去。有位女同学没等他打开信,就说高前你不用念了,巴金先生的信我们都背得下了。高前红了脸说,不哩,今天是曹禺先生的回信。那位女同学便说,曹禺先生的信我也背得。说罢就“高前同学,大作收到”,真的背了起来。高前很是吃惊,小眼睛从没有那么放大过,说你没看怎么背得出来?那女同学笑道,我若是曹禺老先生,也会这么给你回信的。高前的脸越发红了,嘴巴翘得老高。

高前这些年没什么变化,只是脸上的皮多了些皱皱儿。“老同学,你的官可是越做越大啊!”高前握着他的手,摇了摇说。同学之间,说话毕竟随便些,可他的笑容仍让朱怀镜不太舒服。

朱怀镜笑道:“当什么官?总得有个事做嘛!老同学,你这二十多年,可是一点没变啊!还在卷烟厂?”

高前叹道:“没变就是没有进步。不在卷烟厂,又能到哪里去?我在那里任总会计师,官又不像个官,技术人员又不像技术人员。企业三总师,应叫三不像。一切都是经理、厂长说了算,三总师只是配相的。”

“哪里啊,现代企业管理,三总师的担子很重,很重要嘛!”朱怀镜本想以同学之谊相待,可话一出口,就是领导味了。高前说自己是总会计师,装着满不在乎,其实是想让人家知道,他好歹也是副处级干部了。高前越是摇头晃脑地说自己不中用,朱怀镜越是看出他内心的得意劲儿。他们那届同学,如今混到处级的并不多。朱怀镜爬到副厅级,同学们都说他祖宗坟山灵验。“你好好干吧,企业很需要你们这种人才啊!”朱怀镜本不该如此说话的,太官腔了。他最多只需说“你好好干吧”,就行了。言下之意,就很丰富了。既像领导勉励下属,又像同学含蓄地封官许愿。可高前这副猥琐相,很容易激起别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高前像是很习惯朱怀镜的官架子。他喝了口茶,茶水从嘴角流了出来,下巴湿了一片,也不揩一下,说:“我好好干又怎样?又不看你干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