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政治就是将朋友弄得多多的,将敌人弄得少少的 弄满一千万就收手(第7/10页)
周昌全对秘书长黄子堤或者说是副书记黄子堤有较深的认识,对市长黄子堤则了解不够,而他一直认为侯卫东锋芒毕露。前几天听到黄子堤的诉苦以后,他批评了黄子堤,又来劝导侯卫东,各打五十板子。
侯卫东明白周昌全的意思,暗自苦笑,道:“老领导,您放心,我一定执行您的指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周昌全经常说的话,因此,侯卫东没有为自己辩护。在周昌全观念没有转过来时,辩解,意味着不接受老领导的意见。
回到沙州后不久,沙农厂的具体改制方案提交到市委常委会。
对于农用车厂的改制,常委们倒是没有多大的异议。大家看得很清楚,一个效益越来越糟糕的农用车厂,在全国汽车行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之下,如果没有外力改造,谁也没有能力将它起死回生。侯卫东提出方案以后,大家都谈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济道林此时手里收到了好几封关于侯卫东借企业改制之机收受贿赂的信件。
作为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借着开会之际,有意向列席会议的侯卫东提个醒,道:“邓小平说过,我们现在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要一心为公,就算是犯了错,也能够理解,毕竟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能够允许犯错,但是,绝对不能让任何干部借着改制之名鲸吞国家资产,这一点,作为分管领导的卫东市长要严格把握。”
侯卫东是何等机敏之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他是列席常务会,并不发言,心道:“听济道林的口气,难道他听到什么说法?”转念又想道:“我推进改革,纯粹是职责所在,不从里面捞一分钱。”他根本没有想从企业改革中捞钱,心底无私天地宽,并没有太在意。
散会以后,朱言兵厂长已经等在晏春平办公室。见到侯卫东,连忙迎了出来,急切地道:“侯市长,方案通过了吗?”
侯卫东平淡地道:“原则上通过。”
朱言兵下意识弯了腰,道:“侯市长,那几时再到岭西汽车厂?”
侯卫东看了看表,道:“此事宜速,我跟省计委鲁主任联系,若他有时间,我们马上就出发。”
与鲁主任很快就取得了联系,鲁主任又与岭西汽车厂通了电话,约定在省政府会议室座谈。
车行至高速路上,朱言兵盘算着:“看来我给张远征送的礼起了效果,否则侯卫东不会这么尽心尽力,说不定常委会通过以后,还得等上十天半月。等这事办成了,我还得给张远征送点钱。”
当了十多年的厂长,送钱——办事,已经成了他脑中的固有模式,有时候,没有送钱把事办成了,他总会忐忑不安。送钱出去,把事办成,他会觉得特别踏实。朱言兵认识的政府官员不少,从没有人听说过侯卫东在金钱方面有特殊要求,他怕直接给侯卫东送钱会起到反效果,因此借着陈庆蓉、张远征的道,走了一条曲线。此时,他为自己的聪明有些小得意。
在省政府会议室,侯卫东与岭西汽车厂的人第一次见了面,双方开出的条件都经过反复考虑,相差不太远。尽管第一次见面没有实质性进展,互相感觉还行。
中午大家一起用完餐,便纷纷告辞。
朱言兵似乎面有忧色,将侯卫东送至车门时,道:“侯市长,我看岭西汽车厂几位老总说话都有些含糊。”
侯卫东道:“嫌货才是买货人。岭车几位老总问了南部新区好些问题,这说明他们经过了暗中调查,朱厂长是关心则乱。”
朱言兵拍了拍脑门,道:“侯市长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急躁了。”
“这是双赢的事情,在没有正式签协议时,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你继续跟进,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侯卫东对于肯做事的人一向甚为宽厚,他一直喜欢益杨县青林镇红坝村晏道理,就是因为晏道理虽然小气而且难缠,但最大的优点是肯为村民做事。能做实事,就算是好干部。
小车行至岭西街道上,经过了李晶所住的小区,侯卫东脑海中不由得闪出李晶的形象。这些年来,李晶远离了他的生活,她的独立、从容和潇洒,给侯卫东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此时,李晶坐在花园里晒太阳,阳光照在她身上,让她披了一层金黄色的轻纱。轻柔的乐声穿过窗户,在花园中飞跃着。
如此安宁幸福的生活,让她深深沉醉。初出社会时,她见到了太多的阴暗面,对男人也留下了阴影,正是由于有这一段特殊的经历,尽管现在生活仍然残缺,可是她很满意了。十全十美的生活只能是一个传说,生活中有着各种不如意,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她心中出现了侯卫东的影子,拿起手机打了过去,道:“你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