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时代不同了,让孩子们……(第3/5页)
洪厂长心里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国家培养的这批留学生,人品真是个顶个的不错。
看着一桌菜色还算不错的饭菜,洪厂长笑得见牙不见眼,一直在夸王桂香厨艺好。
王桂香第一次被这么大的领导这么夸,也是第一次被外人这么夸,手指抠着衣服,面色涨红,好半天没憋出半句话来。
霍春来憨笑接话:“我媳妇儿手艺是不错,厂长您喜欢就多吃点。”
青枫和彩霞的事顺利解决了,还有要怎么还外甥女的钱他心里也有了章程,现在浑身轻松,脸上也有了笑容。
听到这位舅舅的话,姜沅也弯了弯眉眼。
谢宥川分别给王桂香和霍春来盛了饭,两人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外甥女婿,你先吃,不用管我们。”
面对这个面容俊朗气质冷淡的年轻男人,霍家人都有些拘谨,哪怕自己才是长辈。
谢宥川颔首,又给姜沅盛了饭,才不紧不慢挨着她坐下来。
洪厂长见多识广,只打量了一眼,就知道这个年轻人肯定是个军人。
是小姜同志的未婚夫?
看在这层面子上,洪厂长也给了谢宥川一个笑脸。
谢宥川察觉到洪厂长神色的变换,略微挑眉,看了眼旁边的姜沅,心里倒是有些好笑。
看来他这次是沾了她的光了。
对上他黑沉的眸子,姜沅敏锐地发现了男人眼底的揶揄之色。
她不好意思地抿了抿唇角,又继续和洪厂长说话。
大队长和支书记虽然没有上桌,但也在旁边烤火。
大队长拿着夹钳扒拉着柴火,瞥见洪厂长笑得跟朵菊花儿似得,小声问支书:“看来八成是谈妥了,那咱们什么时候说?”
纺织厂也有自己的收购渠道,一般不会从他们这些生产队拿原料,而是由采购部统一去盛产原料的地方收购。
他们这种规模太小的生产队经济作物一般要交给供销社或者收购站,价格也比较低。
而且现在有现成的机会在面前,两人也想和大家商量一下,等开春就扩大种植范围。
总不能农闲时期家家户户都在家里窝着吧。
哪有那么多河堤要修,也没有那么多田沟要清。
“等洪厂长走了再说。”支书记搓了搓手,端起一边的热茶,吹了吹,“这事我们还得跟上面打个报告,种植经济作物也需要上面的批准。”
“不过从公社的态度来看,应该会大力支持。”
不过也就仅限于此了。
要是让公社帮忙给胜利大队和纺织厂谈进货,那肯定是不行,只能他们自己想办法。
大队长点了点头,继续观察那边的动静。
而洪厂长也从饭桌上摸清了霍家的情况,想了一下,他说:“正好我们纺织厂也有招工的打算,春来同志,要不让你小儿子夫妻俩去我们厂里上班?虽然刚开始工资低,但养个家不成问题。”
“等两口子结了婚,要是住房不紧张,单位还能有房子分配。”
洪厂长也不是不识趣的,姜沅答应帮他,自己当然也要拿出点诚意。
要是接了宣城制衣厂的订单,那纺织厂确实是要招人,他看这霍家老幺像是个踏实干事的,他对象也不错,是个老实孩子。
不像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
“听说你家还有个老大,怎么没见着人?”洪厂长四处看了看,“纺织厂有很多岗位,可以先去试试工,要是觉得不合适了咱们再换。”
他的态度很明显,霍家人都可以去纺织厂上班。
只要他们愿意。
霍春来呆愣愣地看着洪厂长,好半天才听懂他在说什么。
招工?而且还是让儿子儿媳都去?为啥啊。
他不解道:“现在城里招工都要来乡下了吗?我们家不符合招工标准吧。”
大队长背对着他们,一听这话,脑袋瓜子都快炸了。
嘴里嘟囔两句,他无语道:“真是傻人有傻福。”
支书点头,深以为然。
什么好都不如命好,人家有个好亲戚,直接一步登天了,什么都有人给安排好。
王美丽和王大石要是听到信儿,多半连肠子都要悔青。
一个县城食品厂的工人就能让她觉得是高攀,是闺女占了大便宜,那省城的工人岂不是更加要上天?
要是没有那封断亲书,估计这心软的霍家人还真能被她给赖上。
这断亲书签的可太是时候了!
霍春来一句话也把洪厂长问懵了,他瞥了眼旁边的干事,但笑不语。
干事有些好笑,觉得这事摊开来说霍家人才能听懂,所以他如实道:“因为小姜同志帮了我们纺织厂的大忙,所以我们也想帮帮你们,当是感谢。”
干事看了眼没说话的姜沅,见她脸上没有不虞之色,这才放心下来,继续说:“春来同志,你们家的情况我们早就在大队长那里了解过了,一家人都是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一把好手,纺织厂需要的就是你们这样踏实肯干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