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3页)
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将科举作为常态制度后,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天下没落名门想要重振家门,必须靠读书入仕,唐初的“尚姓”之风逐渐偏移向如今的“尚官”,如果子弟读书不好当不上官,空有姓氏已经很难立足。
宝珠熟知这些没落士族愤世嫉俗又不得不靠科举跃升的弱点,句句都打在萧士廉要害上,几个来回之后,萧士廉脸上一会儿红一会儿紫,捂着胸口跌坐在椅子上,别说还嘴,连气息都上不来了。
萧士廉有心冲上去抽她一巴掌,但这小姑娘通身气派雍容华贵,确实是父兄官高爵显的模样,他被当头辱骂,也不敢像打自己女儿一样唐突她。
霍七郎揣着手观看宝珠大发神威,只恨缺一把瓜子来嗑。
邱任往宅院角落处望了一眼,低声对她说:“我只知道日暮烟波掌能将人打得外观无损内脏破裂,九娘子骂人的效果似乎也不输给韦大的掌力,我瞧这老头儿快要突发心疾、被她活活骂死了。”
霍七郎也往那角落处望了一眼,笑道:“要不然九娘要带着四师兄来,等会儿人趴下了,你赶紧急救一下。”
许抱真在门口冷眼旁观,觉得宝珠的口音、用语遣词都与宫中来人一致,特别是那一副高高在上训斥下属的倨傲态度,他心中渐渐燃起了疑惑的火苗。
正当宝珠骂得痛快淋漓之时,一个高挑女子悄然走进正堂,派男仆将萧士廉搀扶进去了。
萧家家主妆容齐整,这女子却素面朝天,黄黄的一张方脸儿,看起来已经三十多岁了,发型衣着仍是未嫁女子的打扮。
族谱上向来只记载男子,没有女子的记录,宝珠一愣,不知该如何称呼,只听她开口道:“小女子萧荏,是新娘萧苒的姐姐,家父身体不适,不方便见客,请各位宾客谅解。”
其表情冷静,声音平淡,似乎根本没听见刚才宝珠讥讽家主的话。
“荏苒”两字形容时光在不知不觉间渐渐逝去,出处是汉代《寡妇赋》:“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作为人的名字,实在不怎么吉利。
宝珠看她年纪已长,却仍是在室女的打扮,大约猜到了她的经历。自从“财婚”流行于世,高门大族假如不能将女儿嫁入门当户对的同等级名门,便期盼做“财婚”卖个好价钱,两者都办不到时,宁肯待价而沽,将女儿一直留在家中拖到高龄亡故。
时光荏苒,妹妹成为寡妇,姐姐拖成大龄在室女,正如同她们名字的出处和含义,有种身不由己的宿命感。
宝珠没有见过萧苒,只见过冒充她的假新娘,也能领略到本人清冷秀丽的姿容。拥有那样的美貌,她可以一嫁名门,二嫁富户;姐姐萧荏的容貌普普通通,看起来就没那么多选择,想是被贪财的父亲一直留到此时。
萧荏派人扶走萧士廉安顿好,又叫来一个婢子,吩咐她去厨房叫厨娘熬煮安神汤给他服下,再安排人为客人们端茶倒水,言语举止端庄稳重,看起来颇有管家娘子的风范。
果然,等她安排好其他事,再请宝珠坐下,冷冰冰地说:“家母已经过世多年,一切家事由我代管,小妹的婚礼也全由我安排,父亲不清楚其中细节,小娘子有什么话,都来问我吧。”
宝珠仔细端详她的神态,同样不见亲妹失踪的惶急,心中觉得奇怪。她仍记恨萧家在婚礼上灌韦训毒酒的事,端上来的茶水一概不碰,只有邱任拿起杯子舔了舔闻了闻。
刚痛骂了萧士廉一顿,寒暄也不必了,宝珠开门见山,问:“萧苒何时从前夫家返回娘家的?”
萧荏回答:“守满夫丧,今年年初回来的。”
宝珠想起庞良骥说过婚期是年初订下,心想这三家可真是无缝衔接,也怪不得街头巷尾都在讥讽萧小娘改嫁的急切。但见识过萧士廉贪婪无情的嘴脸,她想婚期安排这么紧密未必是新娘萧苒的主意。
大唐《户婚律》明文规定:“妇人夫丧服除,誓心守志,唯祖父母、父母得夺而嫁之。”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肯定了家长对丧夫女子“夺而嫁之”的权力。只要守丧期满,就算寡妇本人不愿意,也必须遵从自家长辈的意愿改嫁,前夫家无权阻止。至于什么时候嫁、嫁给谁,仍和初婚一样,要听从家长安排。
宝珠又问:“这么说,萧苒已经在娘家住了半年,期间接触过前夫卢家的人吗?”
萧荏摇了摇头,平淡地道:“卢家扣下小妹的嫁妆,大冬天将她光着脚赶到街头,当时闹得非常不堪,不可能再有任何接触。”
宝珠问:“她回家之后住在哪里?从哪个房间出嫁?我想看一看。”
萧荏起身,道:“我带各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