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第4/5页)

来这里的订菜的,谁不知道顾承耕?

可见过的不多,张继东也是一脸讶异,“您……您是顾县长?”谁能想到县长会来?

不过他反应挺快,立时让开了大门,冲着里面说:“顾县长来了。”

卓翼和左军也都很惊疑,相互看了一眼,先小声叮嘱了周渔一句:“你别吭声。”

三人都站了起来,卓翼是南州采购组的组长,自然是他开口:“顾县长,是什么风把您刮来了?请坐。”

女同志的屋子一共六张床,就放了几把凳子,顾承耕也没客气,直接捡了一把坐了,让大家都坐下,这才说:“是中午的蘑菇风!听说今天中午有人在蔬菜公司免费送蘑菇汤推销蘑菇,我想这个办法好,民以食为天,什么比吃到胃里更有说服力!我就想知道是谁想到了这么好的办法推销产品,这不下午一忙完,就赶了过来。”

谁都没想到,顾县长说话这么开门见山!但这也有好处,这口风一听就不是责难的,卓翼他们都松了口气。

顾承耕接着说:“我来的半路上碰到了出警,说是有民众和你们发生了冲突,没想到你自己就解决了,周同志,你这口才了得!”

说完,他就看向了周渔。

这么一说,周渔哪里不清楚,不是公安这么久没到,是到了他看着没事了,没让上去而已。他要听她说什么。

果不其然,顾承耕应该是很敞亮的性子,并没有拐弯抹角的习惯,他直接问周渔:“你刚才讲得话我听到了,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不可能不让别人来卖菜,但这几个店主的顾虑也有道理,我们也不可能将市场拱手让人。”

“周同志,我刚才瞧着你似乎有未尽之言,不如跟我聊聊吧。”

卓翼和张继东他们都看出周渔刚才是想说点什么的,不过这会儿他们却觉得不说也可,这风波已经够大了,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卓翼直接就想拒绝,哪里想到,顾承耕一眼看透了他的想法,笑着说:“卓组长是吧,我们只是相互交流,你放心,你们的菜已经订好了,明天该走就走,以后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不影响。”

然后他看向了周渔,诚恳地说:“周同志,吴县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我们的种植面积不可能再扩大,可是市场的需求却很大,我们今年在南海省租赁了地块,只是这样成本非常高,我们也在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不能让刚刚起步的吴县就这么落下去。”

他再次请求:“周同志,如果你有想法,请你告诉我,好吗?”

周渔瞧着他,应该是从田间地头回来的,脚下的布鞋沾满了泥土,裤腿还有泥点,更何况,他明明已经做出了成绩,此时却对周渔一个年轻的卖菜的如此诚挚,这就是吴县能这么快发展的原因吧。

周渔怎能不为这样诚挚的干部动容?她开了口:“其实可以换个思路。”

顾承耕感兴趣道:“怎么说?”

周渔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国家鼓励大家顺应市场,自由贸易。你们吴县已经出名了,是南菜北运的领头羊,怎么可能挡得住牟利的商人呢。”

“而一旦你们用各种极端方法将商人们挡在门外,其实也丧失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因为,你们名声如此之大,产量却是如此有限,长时间的供不应求后,肯定会有更合适的地方取代。”

这个论断可不好听,卓翼和左军都有些紧张起来。

岂料顾承耕并无怒色,反而斟酌地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借助其他力量?”

周渔点头:“对,你们现在是名声大于实力,从南海省租赁地块进行种植,其实为的就是实力和名声相匹配,能够承接这些蜂拥而来的订菜订单。”

“但这个代价一定不小。”

想都知道,那么远的地方的一块飞地,得操心管理,还得运输,成本怎么可能低呢。

“但换个思路呢,大家来吴县订菜,可没说必须要订吴县的菜啊,只要有菜价格合理给我们就行,张县李县的,谁又在意呢。”

“那为什么不将我这样的,想要卖菜却找不到门路的人聚揽来,你给我们提供舞台,提供机会,同样不也是解决了你们自己的问题吗?这样的吴县,必然不再会缺菜,反而应该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周渔后面那句话没说,可这会儿满屋子的人都想到了:那又有哪里能够取代吴县成为新的南菜北运中心呢,没有!

就连本身不同意周渔说话的卓翼,这会儿都有了认同之色,他们这次订购,除了黄瓜,其他的都没有买全,任务还差不少,他和左军今天就商量了,明天一早,他们就去其他几个小点的冬季菜种植县跑一圈,看看能不能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