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2/5页)

张小翠其实隐隐猜到了,可是她又不敢相信,要知道,一个棚最少挣几百块,这还是一茬,如果都不愁卖的话,这一茬接一茬,就别说六个月周渔直接用市场批发价收购了,就是五毛一斤,一年就能几千块!

天哪!张小翠坐在那里半天就跟傻了一样,没吭声,周渔都有点担心,她别刺激大了,就瞧见张小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抬手啪的给了自己一个嘴巴!

周渔都惊了!

张小翠笑了!

“哎呦,疼死了!真的啊,真的啊!那……那我是不是要发财了!”

这趟车从粤东发出,一路经过许多省市,所以这会儿卧铺车厢里没几个人,他们在的铺位更是没人,但张小翠还是压低了声音。

但显然这是自问自答,根本不用周渔回答的,她这会儿脸上的高兴活灵活现的,就连褶子都成了花,“周渔你可真能干!你怎么就那么能干呢!”

“周渔,我想好了,我一定要让大妮二妮坚持读书,不能上了小学就退学。也让她们像你一样学知识。”

周渔都被她这一惊一乍逗乐了,笑着问她:“我还以为你说做漂亮衣服呢。”

张小翠点头:“那肯定得做,不怕你笑话,家里穷,原先回娘家,亲妈亲爸不嫌弃,可表姐弟堂兄妹之间都是被笑话的,这次我肯定要给全家都打扮的体体面面,嫉妒死他们!”

张小翠说的热闹,倒是周福军一直没吭声,周渔就问:“福军叔,你咋想的?”

周福军犹豫了一下说:“我就是觉得,这么好机会,咱们村就140个棚,是不是少了点。”

周渔不由给周福军竖了大拇指:“是,但得好好规划,人手就这么多,也不能为了挣钱盲目扩大规模,万一出事就麻烦了。”

这也是。

周福军还是有点遗憾。

倒是张小翠比他想得开:“放着周渔这么厉害的人在这里,你担心什么。今天挣不着,周渔肯定有办法以后挣到的。”

周福军讷讷地说:“那也不能全指着周渔,她多累。咱要是勤干苦干就能挣来钱,不更好吗?”

他俩显然不是一类人,但各有道理,周渔也没当中间人,而是将新买的笔记本拿了出来,上了无人的上铺,将在吴县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下来。

——其实不止是她给顾承耕建议,吴县同样也给了周渔不少启发。

倒是卓翼和左军送了人后还有点时间,两人就去了火车站旁的邮电局,给南州那边打了个电话。

伍月华这会儿也等着消息呢,一方面担忧今年的过年菜能不能订够,一方面也担忧周渔的蘑菇下了这么大本钱,能不能顺利卖出去。

其实对于卖出去她是没有异议的,她敢肯定,蘑菇即便贵也是抢手货。她担心的是周渔的身份,她就是个个体户,改革开放虽然已经三年了,但大家的观念还很有待更新。

周渔这样的身份,这些同行们能不能认可?愿不愿意订购?还有她现在大棚才建了几个,人家会不会要来看看,万一看了发现啥都没有那可怎么办?

伍月华这几天都没睡好,一双眼底都是青黑色的。

这会儿电话一下子响了起来,伍月华连忙接了起来,就听见里面传来了卓翼的声音。

伍月华连忙问:“怎么样了?”

等着卓翼把发生的事情简短说了一遍,直到挂了电话,伍月华都觉得这事儿有点出乎意料,怎么就全卖出去了,还给人家吴县提了好建议,成了001号呢!

可是,你觉得这事儿周渔办不出来吗?想想那天闯入她办公室的小丫头,伍月华忍不住笑了,这可真是周渔能办出来的事儿。

她连忙说:“安排一下,后天下午我去火车站接站。”

三天两夜的火车说真的特别累,张小翠和周福军开始还跟旁边的人打打牌,后面也烦了,躺在卧铺上看天。倒是周渔洋洋洒洒写了不少感受,写完了就睡觉,被他们称之为真能睡。

等着到了南州,已经是第三天的下午,三个人里,周渔因为睡得多精神饱满,周福军是身体好也精神饱满,只有张小翠萎靡了。

一出战,周渔就瞧见了伍月华,正冲着他们挥手。

周渔连忙过去了:“您怎么来了?”

“卓翼没说我们要接站?”伍月华笑着问。

周渔点头:“自然说了,但我以为就是司机送我们回村,没想到您过来。这是什么风?”

伍月华哈哈大笑:“是你的富贵风!我可都知道了,你这是去吴县可是干了件大事,001号,可见顾县长和吴县人对你的认同。”

伍月华不得不感叹:“我以为你们梅树村是慢慢起飞的,谁能想到,是一飞冲天的?”

“走吧!”伍月华指了指说,“我专门借了车,送你们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