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5页)

蒋学名就说:“挺好吃的,挺清淡的。”

“那要一直吃呢?”

蒋学名立时摇了头,“那不行,咱们家里做饭味道都重,而且做法也不一样,这毛豆也没炒着吃过,尝尝鲜行,长时间吃不习惯还觉得没味道。”他也反应过来了,“你是说,李处长在岳父家吃不习惯?”

周渔就说:“我认为是,川省人很能吃辣的,他住在岳父家,肯定是岳父家的生活习惯,来了工厂,食堂里为了照顾所有人都能吃饭,肯定不会做辣菜。他嘴巴能不馋吗?”

“如果是我,又不缺钱,肯定要时不时的打牙祭的。”

这么一说,周三春和蒋学名都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他还坐公交车,也就是说,不能走太远,肯定就在这附近了。那我们找找。”

周渔就说:“去吧。不一定是大饭店,那种川省人开的地道小店倒是更有可能。”

他俩连忙应了,他们走了,周渔也没回住处——她需要说服李晓明,需要一些数据,这会儿去图书馆是最好的。

如是排了两天,也没有排到,倒是打听到了不少消息。

譬如宋雪梅就说:“他们不是什么都卖得好,一共三个名牌产品,雪花膏叫芙蓉面,牙膏叫洁白,还有我们熟悉的黄芪皂。其他的譬如柔顺洗发膏,还有美丽口红卖的都不很好。今天那个李处长上午一上班就出门去了,等到十一点才回来,我听着里面的人偶尔说了一句:产品就是卖不好,他们也没办法。”

宋雪梅挺聪明的:“我听了以后,就问了问旁边的人,江大姐挺热情的,跟我讲,洗发膏大家都觉得是柔顺了,但洗得不太干净,原先一星期洗一次就可以了,现在三天就得一次,用得快还费钱,就卖不出去。”

“至于美丽口红,大家其实心里可喜欢呢,但是没有人涂口红,不敢涂,就不买了。”

说完后,宋雪梅就眼巴巴地盯着周渔,周渔可太清楚这表情的意思了,上次她表扬了蒋学名,宋雪梅这是等着周渔表扬呢,周渔立刻说:“你这消息很有用,尤其是后面多问的几句,对我们的工作帮助很大,提出表扬,等着回去奖励。”

宋雪梅一下子就千树万树梅花开了,乐的点头:“我也是跟蒋学名学的,有用就好!”

蒋学名和周三春也打探出来了附近的川菜馆和湘菜馆,一共圈定了三家:“一家叫做川香馆,开在巷子里,地方不大,川省人开的,都说地道,菜面条都有。一家就叫小面馆,也是川省人开的,只有面。还有一家叫川味小吃,人不少,就是离得远点。”

“你觉得他会去哪家?”

周渔摇头:“这谁能知道?只能跟着了。”

“啊!”他们都以为周渔胸有成竹,肯定是那种直接拍板,我们就去哪家,哪里想到她居然说不知道,“那怎么办?”

周渔就说:“但也不难,孩子在本地上大学,周末八成要回来,他媳妇周六值夜班,妈妈不在家,爸爸总要在的,他大概率是回家的,要是打牙祭,周三的可能最大,不能跟着他,咱们都不是专业的,被发现了麻烦大,周三咱们租个出租车,挨个转一圈就是了。”

这天就是周二,第二天下午下班时间,宋雪梅就慢走了一步,跟着李晓明出的工厂,公交站牌在厂区南边,他却是往北边走了,宋雪梅立时就兴奋了,那边有川香馆和川味小吃,应该就是这两之一。

果不其然,周渔他们晚了十五分钟打车,到的第一家川香馆,一撩开帘子,就瞧见了坐在里面的李晓明,周渔还好,其他三个人都快跳起来了——为了这么合理的遇见,这几天他们可没少下功夫,终于不是白做工了。

周渔无奈地给了个眼色,带着他们直接做到了李晓明前面的那一桌,周渔的位置恰好跟李晓明面对面。过去的时候恰好可以看到他桌子上的菜:回锅肉、麻婆豆腐外加折耳根。

真是来打牙祭的。

李晓明看见他们就皱起了眉头,想都知道——搞销售的认人都是一绝,周渔排过一天队,宋雪梅这几天天天露面,显然是认出他们来了。

不过周渔早就交代好了,几个人就跟没认出来似得,一个个商量好了,点了三个菜外加三碗面,坐下说起话来了。

大抵有些出乎意料,周渔就发现,李晓明吃着饭菜,也注意着他们这边,那个目光周渔也熟悉——他应该是看出来了,周渔他们是故意的,想看看周渔他们还有什么花招。

不过无所谓,周渔本就是要吸引对方注意力,让对方听一听自己的想法,对方能发现才是最好的——聪明人才能听出来她的意图。

“你今天又去图书馆了,看到什么了?”这是开始的信号,宋雪梅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