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2/3页)
等着进了办公室,周渔才瞧见这位常部长,五十多岁的样子,一笑很是和蔼,见了年轻的周渔也没有纳罕,而是笑着说:“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果不其然,还是年轻人敢想敢干。周渔,你可走在了部委的前面了。讲讲吧,怎么想到做商情的,你们怎么做的?”
他手里显然拿着是今天南河贸易团的成交数据,“我看了一下,很多交易都是意想不到的,譬如这个德南贸易公司,原先从来没有在我们这里采购过,第一天就买了两万台泥浆泵,这是很少发生的事情。”
这是因为大额交易总要相互试探的,对方要知道你的产品怎么样,工厂的资质怎么样,价格是不是到了底线。而夏国的工厂也需要知道,对方是不是可信,万一要是碰上了皮包公司,外汇赚不到,丢了货物,就赔大发了。
“常部长,我们是有备而来,”她介绍了一下商情组的组成人员,然后干脆将笔记本拿了出来,“这是我们做的工作。”
这个笔记本可是周渔专门准备的,上面是周渔对商情工作的总结和归纳——她就知道,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不被关注,只要关注到了,他们肯定是要分享经验的,所以即便再忙,她也会写一写。
没想到的是,第一天就用上了。
也幸好有这个笔记本——周渔在写的过程中就理清了思路,所以讲的也是条分缕析,从她为什么认为商情很重要,到怎么样将商情工作落地,从火车上的自我介绍,到驻扎在各大宾馆的免费翻译。
周渔非但不怯场,还很精彩,蒋学本身还有点紧张,周渔讲到一半的时候,他也放松下来了,这姑娘实在是厉害。
等着周渔讲完了,屋子里就陷入了安静,这会儿的评价可是重要至极,常部长认为好,他们就可以继续干,如果认为有不妥之处,那就不好说了。
虽然蒋学心里也知道,他们的商情工作做得绝对不错,但在这个关头,他也不敢百分百确定。
没想到的是,常部长很快点了头:“你们的工作做的不错,这个总结也归纳的好,这样,广交会结束后,你来京做个汇报。”
周渔可是个个体户,当了南河贸易团的商情组组长就已经让人侧目了,如今竟是要让她去部委作报告?
别说蒋学了,周渔都有些诧异,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就直接定了!等着出了门,她都在感叹,过去她听说过八十年代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如今,她算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蒋学也是半天才回过神来,一边感叹后生可畏,一边勉励她说:“这是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好好干!”
当然,他也叮嘱:“你回去就把刚刚说的,我们用不上的消息汇总一下给我,咱们这消息瞒不久的,恐怕很快就会被包围了。”
这会儿早就闭馆了,两个人直接出了展馆,回到了住处,这会儿大家都吃了饭,出去帮忙宣传了,周渔则和武鸣他们一起,继续整理资料。
这种反向宣传,显然很管用。
第二天江州灯泡厂,南河农机厂等都迎来了一次订购小高潮,让今年原本就不错的成绩再添新高。
当然,除此之外,周渔也将整理好的资料给了蒋学,果不其然,第二天晚上,周渔就听说了好消息——西山省农机厂和加拿大梅里国际贸易公司签订了采购合同,产品就是U型防渗渠衬砌机。
与此同时,浙东、西江等七个省份,各有几个工厂签订了不小的合同,这些都是周渔拿出的信息。
一时间,南河贸易团商情组算是在广交会出了大名,人人都知道,南河省这次成交额如此遥遥领先,都是因为商情组的原因——“他们神了一样,什么都知道!”
尤其是周渔,都成了名人了。
周渔偶尔转一转,都能听到他们的议论:“听说这都是那个周组长的本事,是个个体户,你说南河可真敢用人!”
“个体户又怎样,要是咱们也有商情组就好了。你知道吗?南河农机厂的泥浆泵225美元成交的,同样成本的旋耕机,飞跃机械厂165美元成交的,倒亏15美元一台。他们成交的时候还老高兴呢,觉得挣了外汇,可一比较,差远了!”
“这个价钱,一分钱不挣,人工都得倒贴,说真的,虽然有出口补贴,可亏得是国家的钱啊,如果有办法,谁愿意呢。”
“咱们要是有商情组就好了。”
别说,各省的反应是真挺快的,周渔一回办公室,王秘书就给大家普及了一个消息:“听说有十五个贸易团成立了商情组,人数最多的是浙东贸易团,足足20人,明天全部到粤东。他们也要跟着咱们学,开始打探商情。”
第一期一共五天展期,还有两天就结束了,显然这十几个商情组都是准备发力在第二期的日用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