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5/5页)
袁大勇这才收起来,周渔就问:“日化厂不在了,你们有说怎么办吗?”
袁大勇不喝酒说话还是很有条理的,他叹口气:“人家当时保证的是交钱进厂给户口,说真的,这不都给了。就算是收钱不对,那钱都给了,总也不能还给我们吧。”
“我现在就是后悔,当时就觉得城里户口好,铁饭碗一辈子有保障,我本来在村里养猪种地日子过得宽裕,现在倒是好了,地没了,回去也没法活,留在这儿,睁眼就是开支,还不如不出来呢。”
周渔就问:“这种情况人多吗?”
袁大勇点头:“怎么不多,都后悔呢。可谁有后悔药吃啊,要不当时我听说要倒闭彻底没工作了,也不能跑到老厂长家里闹,这事儿我对不住人家。”
显然,大家伙都听说了左大力进去了,这事儿是老厂长背锅了。
周渔就说:“我有个想法,我想开日化厂,是需要人的。但是,你们厂职工水平太低了,不可能全要。你帮过我,我也信任你,袁大哥,你有兴趣吗?”
袁大勇自然听出了周渔要人的想法,立时说:“你要我们?”
周渔就说:“先有一点,水平不行,不负责任,有恶习的我一概不要。第二点我的厂子是要开在南河的,也就是说,同意的人得跟着走。能给我物色一下吗?”
袁大勇听了后,想了想说:“我干!”
周渔自然不会只听袁大勇的,但是一来他是厂子里的人,对大家了解,二来他这人本性不错,周渔也想给他个机会,这等于是双方相互试探。
只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周渔准备回南州的当天,袁大勇就带来了他的第一份诚意,他带来了柴建华的儿子柴赶美。
柴赶美四十来岁,是一所小学的老师,头上还包扎着,显然是袁大勇的杰作,这两人居然能和平共处的一起来,本就是让人惊奇的,更何况,袁大勇是这么说的:“周总,你让我找技术最好的,最负责任的人,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厂长。”
“我寻思你交给我的任务必须完成,我昨晚就去了他家,都说老厂长是被冤枉的,那等着他出来不就可以来了吗。本以为人家要揍我呢,没想到赶美没跟我计较,听说是你在找人,就说要来见见你,有东西给你,我就带来了。”
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开出花来。
周渔来了富源县见到了最恶劣的地头蛇,可也看到了最简单质朴的感情。
袁大勇感谢他们的帮助冒险提醒,同时也感谢她的重用,去了刚得罪过的柴家请人,而柴家人并没有计较,真的听了他的说法,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柴赶美文质彬彬,一看就是读书人,见了周渔,直接给周渔鞠了一躬,“前天我见到了我爸爸,如果没有你的帮忙,恐怕我爸就这么被定罪了。周总谢谢你。”
“我爸听说你定下了设备准备开日化厂,让我从家里找出了这三本工作日记给你。这是他1977-1979的工作日记,上面记录了日化厂从筹备开始,我爸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还有对两条生产线的设计购买、安装、调校的具体数据,和后续再改造的思路,相信对你建立日化厂有所帮助。”
“我爸说,夏国的日化行业落后太多了,希望你用这些设备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