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5页)

展天成想了几天又给周渔打电话,“我倒腾了半年服装,对这个熟悉,粤东这边的服装市场供应全国,原先都是走私来的,现在则不一样,有不少小作坊也跟着做,我也想干成不成?”

周渔就说:“想干就干吧,你反正还有分红。”

展天成就干了个大的,他用了三个月收了六个小作坊,一共集齐了62台缝纫机,成立了一个服装工厂。他可能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粤东这边大部分的小作坊出的东西,都是翻版的,有样子没质量不说,重复的也多,卖不上价格。

展天成则不一样,周渔给的分红,他转眼就花了出去,从香江请了一位服装设计师做兼职,设计出来的样子既流行又没有重复的,他带着样衣找了周渔,问她:“我的服装能不能进梅树村?”

周渔本来就需要粤东的流行服饰,当时因为没有,所以自己弄了个小公司,进来货后贴牌,主打流行和性价比。展天成的这个,质量和样式要好得多,她自然应了。

所以,这次上春晚,周渔第一想法就是用生不如用熟,让一号店那边送了样衣过来。周渔和尤雪丽的衣服都是来自于展天成的“天成服饰”。

选定后,周渔就跟展天成说了备货的事儿:“想挣钱,人停机不停,这个量一定会很大。一天一发货,分别发来南河浙东和粤东。”

说真的,春晚是第一年,过年谁不想回家,工人都是留不住的,展天成这时候加工,是要付出超高的薪水,一般人是不会愿意冒这个风险,但展天成这人对周渔有种特别的崇拜,用他奶奶的话说:“听周渔的没错。”

所以,展天成这五六天都在那儿生产呢,这两种衣服备货特别多,可春晚没播出之前,谁也不知道武晓庆穿什么呀,徐倩自然认为没有备货,一下子为难了:“这……”

说没有显得他们货不全,说有那是真没有。

倒是周渔接了话过来:“一模一样的肯定没有,不过一样好看的红色衬衫,黑色呢子裙子则有不少款式。”

她也不记得晓庆衫是啥样了,就记得是红衬衫黑裙子,所以提前备了不少。

“这可真好!”小张高兴坏了,“过两天就有舞会,我还想穿呢,你们有就好,我嫂子就是南河省会的,今年回娘家了,我让她给我带来!”

有了小张这个插曲,虽然徐倩还是对周渔和尤雪丽这两身衣服有些担忧——会不会因为适合的场合少,没人买啊。

周渔倒是放心了,每个人的眼光不一样,晓庆衫的确是更符合大众审美,但是八十年的年轻人们,可不是循规蹈矩的。人们已经开始爱美了,而且并不似后世穿着这么保守,这会儿可真是百花齐放,什么样的不能穿啊。

所以,这一晚上,周渔睡得特别沉。第二天他们是早上九点的火车,跟小张道别的时候,小张已经拿到了今天的京市晚报和国家日报,看到了上面的广告,还说呢:“周总,你们是想的啊,居然这都料到了。”

“可惜你们在京市没有销售点,否则的话,肯定会卖爆的。”

事实也是如此,大年初一坐火车的没几个人,周渔尤雪丽他们买的卧铺,结果一上车就被认出来了,有人热情的夸赞了他们的拜年广告,有人也问起了他们的衣服。

听到梅树村就有卖的,不少人都惋惜:“哎呀,你们怎么不开遍全国呢,我们这也买不到啊。”

惹得周渔从省会下车的时候,尤雪丽都好奇:“要不是过年要陪爸妈,我可真想跟你去看看,一号店现在有多火爆!”

周渔回答她:“你回去试试你有多出名就知道了!”

尤雪丽就笑了,昨天晚上结束太晚,早上出来她又围了头巾,所以没感觉,可上了车就不一样了,人家见了周渔叫周渔:梅树村姑娘,见了她,叫的更直白:红披肩姑娘!

周渔当时说让她打扮漂亮坐在观众席,让大家注意她,为以后播广告造势,她那会儿觉得,好像没啥用,一个观众席,最多几个镜头,怎么可能记住呢!

但这会儿她知道,她想错了!

车上才几个人,可几乎都记住她了,大家说套用今年的歌词:“你的样子,留在了我心中”。

这就代表着,她被人认识了。演艺圈不就是被认识就有更多机会吗?

所以从京市到南河足足七八个小时的火车,她表面上看着还好,内心都在激动中,到了这会儿才冷静了下来,紧张和忐忑退去了,高兴了起来。

她对周渔那真是万分的感谢,笑着说:“我会试试的,一号店需不需要我来站台,要的话给我打电话,我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多久都可以,别跟我客气。”当然,她还加了句,“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