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2/5页)
可这影响的并不仅仅是销售员,还有品牌。梅树村和华美的形象一向良好,如果这么做,很可能会造成谈“梅树村”“华美”色变,那这两年的努力就毁之一旦。
所以,周渔给的办法不太一样,她其实想做的是一个长久的店面养成活动,也可以说,她是想给自己找到合适的加盟店店长。
但显然,现在她和对方都没有这个实力,所以她说的是:“我其实是想做一个长久扶持活动。”
伍月华没贸然插嘴,只是给周渔倒了杯茶,周渔一边喝着一边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没工作也不愿意做个体户,一方面是抹不开面子,觉得没前途不好听,另一方面也是没本钱。”
“所以我想找到一部分人,譬如说每个街道一个人,每个村一个人之类的,可以免费从我这里拿到一百块肥皂进行售卖,当然,我不会仅仅提供肥皂,我还想请人来给他们上上课,告诉他们怎么销售。”
“如果他们卖得好,那就可以升级,譬如说下次拿两百块肥皂,要是再卖得好,在下次就可以外加一样梅树村门市部里的畅销产品,接着去卖。”
“我大概会设置几个等级,等到他们做到了,就可以授权他们成立梅树村门市部的加盟店,成为我们的一员。”
“当然,这一开始都是免费的,保证了他们可以无本经营。另外,梅树村目前的名声还不错,可以解决他们认为没前途没面子的问题。这是我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我们随时可以合作。”
伍月华可没想到,周渔想的法子是这样的。
这的确可以提供不少就业机会,不过……她算了算说:“100块肥皂按着出厂价算就是37.4元,我们有一千多个村,这就是三万多,外加上乡镇,初步成本就是五万。你确定要这么做?”
五万块可是好大一笔钱,很多厂子一年都挣不了五万块!
周渔自然是算过的,她门市部和商场开的猛,所以导致现金一直紧张,但是流水却是足够的,这点钱很可以承受。
而且,第一次拿货是免费的,卖了货就有了本钱,下次拿货就需要付成本了,所以周渔后续的投入有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好处就多了,不可能每个村都有人做——所谓的梅树村有号召力是有局限性的,有些人他就是想要端公家饭碗,别说让他一点点跟着梅树村做,就是直接进梅树村人家也不愿意的。
所以周渔估摸着这一批能有一千人就不错了,一层层淘汰,只要有十分之一做起来,那周渔的摊子就算彻底铺开了。在南州这个城市,完成了她的三级计划。
那样的话,她就会彻底掌握南州的销售渠道,到时候无论是卖肥皂还是卖洗发水,只要产品好有赚头,就没人能争得过她?
周渔点头:“我想试一试,如果咱们这边做得好,我还想趁机往外推广。”
这不就是代表着南州又一次要成为榜样吗?虽然这一年这种机会有了好几次,可谁嫌弃少呢。更何况,周渔这法子,是实打实解决就业问题的,而且恰好可以解决他们平日里触及不到的一个难题——农村待业青年问题。
农村人是有田地的,所以很多人往往会忽视农村的初中高毕业生无法招工的问题。但其实,这是也是个大问题。
伍月华点点头:“那我知道了,你把你那个升级计划给我一份,我们研究一下。”
这事儿是急,但却不能急着干,所以周渔将资料交上去就忙她的了,肥皂倒不是问题——日化厂产量完全供得上,问题是谁来上课?
周渔将这活儿交给了范广西和秦月书,他俩一个是日化厂的厂长,一个是南州梅树村门市部的经理,周渔的要求是:“深入浅出讲出咱们的肥皂跟别人比有什么好处?也要告诉人家怎么卖皂才能卖得好?”
周渔布置完了,愁的人就变成了范广西和秦月书,范广西一向严肃话少,让他讲课还要深入浅出,周渔听常虹说:“天天愁的拽头发,问我们喜欢听什么样的?我们说活泼点,他说唱首歌可以吗?”
周渔:……
秦月书的消息是林巧慧告诉她的,秦月书当了南州的经理,干脆就在城里买了房,将儿女接到了城里上学。
不过平时没事,她还是回梅树村住,用秦月书的话说:“我没管过人,周总平日里不在,有些事公爹帮我分析分析我心里有底。”
所以,她的事儿村里都知道。
林巧慧跟周渔说:“月书天天往村委跑,那边不是有个阅览室,好多孩子在那里,一人发块糖,冲着人家讲肥皂的销售办法,还问人家听得懂吗?”
周渔这天回来的早,下意识看了看四周,没见周朵的踪迹,用眼神问了问,林巧慧点了头,“周朵现在是月书的狗头军师,说了不要糖,她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