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3/5页)
张晓桐直接发了火:“你牛什么?你做得好?可太好了!天天就知道给领导拍马屁,领导家的垃圾都是你倒的,亲妈住院都是你陪的,割个痔疮你还伺候两天呢,要不你能当科长呢!”
科长脸色铁黑!
张晓桐根本不管:“我告诉你,不干了的意思就是我啥也不怕,赶紧让我们走,不让走,我什么敢说!”
薛城这边则温和一些,领导直接找到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我们也知道你的困难,但是所里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把你妻子调过来,要不这样,以后每年多给你十天带薪假探亲。”
薛城就说:“咱们所没这个规定,这十天的工资,是您给我出的吧?”
所长只能叹口气:“我是觉得你去了私企,一身本领就全废了啊。”
但敢于在这个年代抛弃铁饭碗,转向私企怀抱的人,必然是意志坚定之人,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挽留,终究阻拦不住大家的离开。
王云拿起了带着样品的行李,张晓桐和吴泾硕坐上了满是家当的货车,薛城带着对父母妻子的浓浓想念,他们匆匆忙从全国各地奔向了一个叫做南州的小城市。
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只有两条生产线的华美日化,同时也看到了拔地而起的香水车间,和已经在平整土地准备建设的洗衣粉厂。
周渔——华美日化的总经理,他们以后的老板,还指着旁边一块空旷的土地告诉他们,“这一大块地已经租给我们了,以后将是我们的合成洗剂厂,还有牙膏厂。”
“那边,”周渔指了指对面的一个空地,目前已经开始建造厂房了,“那是包装厂,是南州塑料厂和南州造纸厂联营的,为的就是给我们提供包装。”
“当然,除了工厂外,我们还设立了一个研发部门,属于总厂,这个研发部门将负责总厂所有产品的研发,目前是总厂厂长范广西兼任主任,以后会挑选合适的人才独立出来。”
这么大的规划,显而易见,华美日化野心颇大,而南州政府则全力支持,甚至南州各企业都在配合。
抱着各种目的来到这里的人才们,站在这块光秃秃的土地上,吹着寒冬腊月的冷风,才终于松了口气——他们没来错。
薛城问:“那合成洗剂厂和牙膏厂什么时候开始建设呢?”
周渔笑着说:“放心,这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触手可摸的。但具体建造的时间取决于两点,一个是你们研发的速度,另一个则是华美日化挣钱的能力。”
这让大家纷纷点头,当然了,想要做产品必须有配方,过去的时候,全国一盘棋,一个厂子做出来了,全国通用,每个产品几乎都在本地售卖,没什么竞争。
但现在不同了,谁做的好才能卖的好,不吃大锅饭了。
如果说从交上简历到从单位辞职,是他们离开了这种大锅饭氛围,那么站在这里,周渔告诉他们,想要什么得自己奋斗,那么他们终于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自由与紧迫。
后悔吗?瞧瞧三千块的安家费,瞧瞧一个月顶半年的工资,瞧瞧周渔给出的研发经费和已经在路上的各种器材,谁也不后悔。
所以听着周渔说:“不如我们比个赛看看谁快一些,看看我们能多久让这片空地变成我们的厂房?”
薛城的回答是撸起了袖子:“我们尽快!”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周渔却说:“不完全靠你们,我们还有外援。”
周渔的外援就是南河化工研究所——任何的日化集团都必须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但即便是国际著名集团,他们也都走过一条弯路,那就是盲目的研发,拿着专利去找合适的产品。
这就导致了可能有八成的研发是用不上的,但它却占用了研发部门大量的资金和精力——饶是那些国际著名大集团,在这方面也吃尽了苦头。
但周渔不同,首先她知道这是弯路,其次她知道怎么不走弯路,最后她没钱。
在一分钱需要掰成两瓣花的时候,周渔的解决方式是分两步,一方面以结果为导向,倒过来搞研发——我要什么,大家研究什么。先以发展为要,摒弃一部分不需要的项目。
另一方面则就是不完全依靠研发部门(这暂时肯定实力有限),她和研究院合作,由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她同时又在全国发布“人人都是发明家”的宣传,从民间高手那里要产品。
这样三条腿走路,他们既不会浪费精力和资金,也不会闭门造车,还能有新鲜思想血液和技术支持!
因此,即便所谓的研发部门,只在华美日化的办公楼上占据了一层,但包括薛城、张晓桐等人都是兴奋异常,这种点对点的方式,是国企所没有的效率,却是研发人员最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