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4/4页)
就像是天成服饰,一个月从小厂变大厂,这都不是梦,是真的!
不少人兴奋,当然也有人说:“那我们这种小厂子就不行了,技术跟不上。”
周渔一看,就是刚刚说在县里卖的最好的那位,她就说:“也不是,梅树村还有个政策,就是对本地品牌会有所倾向。譬如说开在东山省,我们有一定的比例是必须进本地产品的。”
周渔这个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本地人的进店率,人家用了多少年的产品,你的店里一个没有,谁愿意来。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选拔最好的产品——酒香也怕巷子深,尤其是这个运输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产品是只供应本地的。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既可以推广这些工厂,也可以丰富梅树村,算是双赢。
居然还有这个政策,对方一听立刻说:“那我肯定试试。”不少人也点头。
于是周渔才说了最后一点:“第三点是我这次带了我们的去法国进修的调香师,也是我们的研发经理翁小雪,这几天大家对生产中香料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问她,她也有报告。”
有了这三点,这食堂就没安静下来,要不是方丽丽一直帮着挡酒,周渔这边喝醉三次也不够。
不过也因为这个,周渔跟大家可算是彻底熟了,譬如那位东北大哥,叫崔洪林,譬如那位县里开厂的叫蒋飞英,还有许多。
熟了自然问的多,有问周渔怎么想的要开日化厂,有的直接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周渔,周渔本就懂行,简直是一说一个准,一直到夜里十一点,这才结束。
第二天翁小雪去分享,周渔则去开会,评定的产品加上了洗衣粉和洗衣液、洗手液和洗洁精等,评定的内容也加上了是否有有害物质,过敏原等,就是在准入条件的时候有了分歧。
有人认为可以直接邀请,有人认为考察一年。
理由也很充分:直接邀请就代表着让对方直接进入自己的评价体系,考察一年也有自己的考虑——对方的产品质量比咱们好,还有各种专利,吸纳他们,无异于引狼入室,得给夏国日化行业多一点时间。
侯显明瞧着周渔没吭声,就问她:“你怎么想。”
周渔冲着一众可以当她爸岁数的委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鲁迅先生有个开窗理论,就说如果想开窗就要说把房子拆了。”
周渔这话有点模糊,看不出来她要支持哪一边?
侯显明直接说:“周渔,有话就说,不用打哑谜,大家都是一条战线的。”
有这句话就行了,周渔说:“我认为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一方面我们严把质量关,以电视新闻,报纸广播新闻,纪录片等各种方式,来强调这个评定的重要性,与国外的评定系统相比,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务必使老百姓知道,我们的评定是国家官方的,是适合夏国日化行业的,评出来的是优质的产品。
另一方面,要让大家信任我们,让大家真心实意感受到,夏国自己的肥皂香皂不比外国的差,洗发水等是差点,但我们更物美价廉。夏国人是很会过日子的,如果不是好的过分,他们不会选择贵价的合资产品的。”
从颜美就可以看出来,;来自梅树村的数据,很多人买颜美回去试了试后,洗面奶的复购比较多,但沐浴露和牙膏发现也就那样后,就没人再花高价买了,这批人分化成两种:要不冲友谊商店里的最贵的进口货,要不直接凝脂皂搞定。
当然,这法子如果是上辈子用,有点治标不治本,人家就是进口的,谁不知道进口的东西好?你这边评定的再严格,也比不上。
但现在就不同了,这也归功于这半年多,大家跟老驴拉磨一样的疯狂扩张——为了脱颖而出,是开足了马力,将夏国人的工匠精神彻底发挥了出来,不止卷质量,还要绞尽脑汁卷种类,卷创意,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的。
如今整个日化市场一片繁华,可选择的品牌种类上百,而且个顶个的会打广告,徐一骏的广告公司如今生意好的租了一栋楼。
原先外资进来,外来的和尚,种类多,广告也多,如今所有招式都让周渔使尽了,顾客们免疫了,他们自然没了碾压的气势。
所以周渔的结论是:“我的想法是,我们得有个闭门理论,这是争夺行业内的话语权,我们根本就不用规定他们什么时候能进入。他们如果非想进入评定会的大门,就要拿出他们的诚意来自己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