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4/5页)

“这么大的利润,他们还会干什么,接着签合同,一年要你成千上百万吨,当然也会告诉你,我们这么大要货量,你能便宜点吗?”

“这时候你已经贴了利润,你想想,还有出口补贴,继续贴。”

“甚至还有好事儿呢,他们会找来,跟你说,你们的质量不错,不如这样,帮我们加工产品吧。”

“然后你的工厂被他们的订单占据,产量有限的情况下,你的国内市场被完全限制住了,你在大家激烈竞争的时候,被抢走了国内市场。”

“当然,最有可能的是,大家都变成了这样,因为美国人平均一年的洗涤用品消耗量是将近七斤一个人。而他们如今国内都在卷洗衣液,肥皂和低端香皂已经成了低利润的产品,要被渐渐抛弃了。”

“将产业转移到人工更便宜的夏国,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那么我们的连环反应是什么,如果我们可以当代工厂的同时,慢慢学习发展,那我们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但事实上,没有时间给咱们这么做,因为同时也有很多外资日化品牌要进入夏国,抢夺我们的市场了。”

“到时候,我们让出的市场,他们会接受下来,毕竟人家有名气嘛?水土不服怎么办?很简单,代工厂都愿意,合资肯定也愿意了,你把你的品牌拿出来,他把他的经验拿出来,大家合资成立公司,就是一家人了。”

“然后,他用着你的渠道将自己的产品推出,顺便将你的品牌扔在一边,随随便便留下一条生产线就可以,到时候,人家的产品占据了市场,你的产品找不到了。而合同制约着你,根本无能为力。”

“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市场,他们的品牌,哪里还有我们的工厂?”

周渔这些“预言”早就想跟大家聊一聊了,她没有办法去给所有的厂子出谋划策,告诉他们,辛辛苦苦创立的牌子,别信外国人,她一直都在找机会预警!

今天,终于有机会了。

借着他们这种类似于强盗的行为,将他们以后干的坑蒙拐骗的事儿说清楚,省的到时候大家还跟今天似得,还以为是什么大好事呢。

当然了,这些也是应景的,毕竟这个“可怕”的后果,足以让大家皱眉了,如果说这次他们是想让夏国日化产品成为廉价品,那么这个推演就更深入了。

大家想说不可能,但偏偏也知道,很有可能,前车之鉴——旋耕机就是。只要开了口子,心里底线就会降低,继续签合同不会觉得是吃亏,是真的觉得高兴的,至于什么合资,说真的,大家都觉得好事儿啊。

这才是最可怕的,危险包装成了机遇,让他们自己主动凑了过去。

屋子里没人吭声,连关励也没吭声,周渔这才转回来说他们担心的第二件事——他们会不会要夏国的日化品。

周渔说道:“你们担心,就算我们拒绝了,也拿不到订单,我以为不太可能。我最近在美国待了整整一个月,除了帮助凝脂皂做促销,购买设备,我还干了一件事,我买了美国德州一个开了五十年日化厂的品牌。”

这个周渔可没大肆宣扬,大家都不知道,不少人惊异地抬起头,夏国人还能跑到美国买品牌?

“这个牌子叫做魅力,是当地人们很喜欢的品牌,可以这么说,四十岁以上的人,都是穿着魅力牌肥皂洗出来的衣服。”

“他们的老板因为投资不当,必须卖设备筹钱。但让他们不得不这么做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厂只生产香皂肥皂和牙膏,其中香皂肥皂就跟我们刚刚提过的一样,已经没有多大利润了,他们的品牌不值钱了。”

“所以,他没办法利用品牌的附加价值去搞到钱还债,只能让它倒闭。”

立时关励就问:“那不是说明,香皂肥皂美国人不用了吗?”

“不是,的确使用量在减少,但就跟我刚刚说的,他们的人均消耗量很大,其实还是很大的市场。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了,一是因为人工高,他们没有利润。二是因为大公司正在垄断,大规模的生产总要成本低一些的,他们争不过。”

“这就说明一件事,低成本的香皂肥皂,他们永远是需要的。因为四十岁以上的美国人,还是有这个习惯的。只是美国本土的小工厂不挣钱了。”

“为什么我们的产品有竞争力呢,据我所知,即便是BJ这样品牌,他们的普通香皂,售价30美分,出厂价是在24美分,成本价在20美分左右。”

“而我们的产品,售价只有12美分。即便是远渡重洋,一块香皂肥皂,也最多一美分的成本,这就说明,卖我们的产品,比卖那些大公司的产品,利润高多了。”

“资本追逐的就是利益。他们为什么不约而同的想要压价,就是因为看到了巨大的利益,他们还想更多,以及永远有这样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