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2/4页)
艾瑞克皱着眉头,显然对看似简单的牙膏背后的深意弄蒙了,他当然,他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他半天才说:“哦,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意图很伟大。我必须承认,周渔是个有想法的企业家。但蒋,这对于我们的难度更大了。”
前面的那些已经让人头疼了,现在又来了情怀。
情怀这东西他很理解,就跟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他知道夏国人一定也爱自己的祖国,他不是瞎子,他看得到的。
这就更麻烦了,因为认同因为热爱,你如果做的不如这个好,对方就会认为你“没有诚意”!那怎么干?
哦天哪,他扭头看向了还在热闹的供销社,还有那个叫年轻的周渔女士,她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他刚刚听见采访终于跟她见了一面,当然单方面的。
如果说戴维斯那时说夏国日化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他是完全不同意的,甚至认为这是戴维斯工作不力,在说什么天方夜谭,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眼前的华美牙膏,现在他信了,无论是合作进展停滞,还是如今市场上花样百出标杆越来越高的产品,他必须得承认,他那时错了!
——夏国日化市场,是真的竞争很激烈。
他看着手中的牙膏盒,想了想说:“走吧,我们回去吧,我想我们该尽快定下决策,不能再耽误了,这个市场没有时间给我们耽误了。”
但如果他在路过梅树村的时候,走进去,看一看梅树村的日化专区的样子,就会发现,他还落了一件事。
这些成分标注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你得让大家知道,这些标注好在哪里?也就是说,你需要怎样挑选一只好牙膏?!
供销社毕竟和梅树村的购买环境不太一样,如今还是使用柜台,导致大家只能买了就走,没办法沟通。
但在梅树村就不存在了。
这会儿不少人都在货架上,一边看一边讨论呢:“你别说,虽然原先也有中草药牙膏,草珊瑚和田七什么的,但都是一种,华美这个系列真全面啊。”
“你看它这上面写的是天然薄荷脑,我记得我在《京市晚报》上看过小豆腐块,专门讲这个的,说是天然是真的从薄荷里提取的,没有添加剂,而合成的都是化学产品,天然的要贵不少。这么看,这牙膏挺好。”
还有人说呢:“我在《商业科技》上看的,说是氟化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买牙膏如果要防龋齿,一定要用的。”
……
他们看到的这些,其实是周渔让张晓桐小组写的一组牙膏科普知识,一共二十篇,是首发在《南河晚报》上的。
为了好传播,便于记忆,周渔的要求挺严格,“五百字,写完了可以给孩子和老人读一读,他们能听懂就可以定稿了。”
所以这个系列一经问世,就在南河晚报的读者中获得了称赞,都说这个普及很重要,大家常年买日化品,却不知道这些日化品好在哪里,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有目的挑选了。
当然,《南河晚报》的覆盖面其实是有限的,但周渔这个不怕,她有投稿小组啊——1981年,当时为了让化工厂的广播员尤雪丽帮忙为蘑菇打广告,周渔让周朵组织全村的孩子们摘录文章投稿,最终达到了目的。
周渔后来很快就从吴县拿到了订单,不再需要这么单一效率低的宣传方式了,但是,周朵却从中找到了发财之路!
这种摘录稿件再投稿,是给稿费的!
那会儿周渔为了奖励他们,没少给村委买各种图书杂志,每个学期成绩好的,还能有奖金自己去挑选。
周朵就跟大家说:“咱们自己挣钱吧。”
于是周朵带领的这个小组,一直就没停下来,这些年,他们没事干就跑到村委摘录抄写稿子发出去,反正杂志和稿纸都是周渔免费提供的,至于邮票——大家已经挣到钱了,当然是自己买,不过也有好处,也没人提成,谁挣得算谁的。
这会儿梅树村到处都是商业的氛围,孩子们受了大人的影响,对挣钱有渴望,外加抄写这些文章,是对学习语文写作文有着大好处的,家长们也没管。
如今将近五年了,这事儿一直持续呢。
周渔知道这事儿,但她太忙了,这也不是大事儿,就没问过。科普文章写好后,她才问了周朵一句:“你们那个摘录赚稿费的活还干吗?好发吗?”
结果周朵给她拍了胸口:“当然干着呢,姐你猜我现在有多少小金库?不带你们给我的,就是挣稿费的。”
周朵从小就财迷,而且这两年他们挣钱多,这孩子眼界也高了,她就说了个不小的数目:“五百?”
结果周朵特无奈地说:“姐,我干了将近五年了,而且你知道吗?很多报刊的风格都被我们摸透了,几乎都被我们梅树村包圆了。我跟你说吧,一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