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挂了电话, 周渔又处理了一下其他事儿,就提前下班,顺道去接林巧慧, 一起回家。

到的时候, 林巧慧正在开会,周渔问了问办公室的值班人员, 小姑娘瞧见周渔眼睛都亮了,连忙说:“是在讨论南方基地的问题。”

周渔顿时就知道了。

这两年蔬菜市场变动很大,尤其是冬季菜市场。

前几年的时候,大棚技术没有推广, 所以那会儿冬天都从南方收购蔬菜拉到北方投入市场, 周渔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用大棚种植菌菇,拿到了第一桶金。

但到83年左右, 全国大面积开始推广大棚技术,另外,平菇的种植也开始推广, 所以, 梅树村的生意就面临着大的挑战。

好在之前,周渔已经对此有所预料, 他们从菌菇生产基地转型为菌种菌菇批发基地——也就是说,成为了一个菌种培育批发、菌菇种植技术培训学校, 从卖蘑菇转变成了卖技术, 回购菌菇, 从而站稳了脚跟。

但到了这两年又有变化,平菇实在是太好培育了,而且蘑菇运输需要冷链, 所以这东西也有地域性,公司从平菇种植上获得的利润趋于稳定,没有增长空间。

所以,他们一方面扩大了菌种种类,譬如杏鲍菇,香菇,白玉菇,金针菇等都已经培育出来,并向全国售卖菌种和技术。

这会儿改革开放已经快八年了,过去人们总是害怕自己做生意会被当成投机倒把,别生意没做成还惹了事,但经过八年时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真的已经富起来了,很多人就动心了。

全民经商潮可以说已经到来,全国想要种植蘑菇的种植户非常多,而华美的技术和研发都在全国排在前列的,这让他们的生意一直很好,保障了利润。

但林巧慧有一点跟周渔很像,她的危机感很重。

她认为,这种售卖菌种再回收的方式,终究会像是平菇一样,达到一个平衡,他们还需要突破。

所以,她的目光又转回来,瞄向了一开始周渔就种植过的草菇——草菇这东西,生长需要的条件比其他蘑菇要严格很多,高温高湿不说,转化率还低,如今全国人工养殖产量依旧很低。

在这点上,公司因为周渔的技术,有着天然的优势。

重要的是,草菇味道鲜美,不但夏国人爱吃,同时盐水草菇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所以,林巧慧就准备将南方基地扩大,新建盐水蘑菇罐头厂。

这事儿从过年的时候就已经提了,不过因为那会儿是冬季菜销售最好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腾出手来,如今到了六月,蘑菇也进入了生长的旺季,价格的淡季,林巧慧显然腾出手来了。

果不其然,周渔往门口一站,就听见穿着一步裙的林巧慧正在安排那边的人事,不得不说,自从开始工作后,林巧慧变化特别大。

先是第一件羊毛衫,再是第一件大衣,再是第一双高跟鞋。

八十年代的女性大概是因为改革开放,在穿衣打扮上非常的大胆和时髦,林巧慧完全跟着流行走,这身套装是尤雪丽前几天刚刚在电视上穿过的,她已经上身了。

周渔也不想打扰,就在旁边找了个座位坐下等着,又过了十几分钟,就瞧见会议室的门打开,烫着大波浪,化着全妆的林女士从里面摇曳生姿的走了出来。

瞧见大女儿,林巧慧眼睛都亮了:“你怎么在这里?”

周渔就说:“接你回家,能走吗?”

林巧慧连忙说:“能能能,会上我都交代清楚了。”然后扭过头去,冲着里面出来的工作人员,特别得意地说:“那把开会的内容落实下去,周渔来接我了,我先走了!”

那股子兴奋,谁听不出来啊。

这里面的人,像是秋桂婶都是老熟人,还有一部分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周渔招聘的,大家都熟得很,周渔跟他们打打招呼,寒暄了几句,这才离开。

坐上车的时候,林巧慧还高兴呢,周渔问:“不就是来接你吗?这么高兴啊!”

林巧慧哼了一声:“你是大忙人,不是在粤东就是在京市,要不就跑出国去了,接我一次不容易,我当妈的,还不能显摆显摆。”

大抵是开公司真的历练人,林巧慧原先都是有爱在心口不说,想想吧,周渔那会儿,一个大学生因为谈恋爱被开除,要是一般家庭,那得闹得天翻地覆,打一顿都是轻的,可林巧慧连跪下都没舍得让她跪。

后来周渔出去卖蘑菇卖菜,林巧慧二话没说就跟着去了,半点没拖后腿,这不是爱是什么,这是母亲的大爱!

但那会儿她不吭声,都在行动里。

现在不一样了,这个漂亮的妈妈也开始张扬大方,表达自己的情感了。

周渔连忙点头:“能能能,等我有空,一定多来,是我来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