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3/4页)

果不其然,周渔很快听到了他们的回应——“我们认为还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要不这样,你先不用改,再等等,如果有新的消息我会通知你。”

“哦,这个我们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可以的,不如这样,你再给我点时间,我来进行处理一下,很快会给您答复。”

几乎大部分的报社都是这样回复。

等着戴维斯放下电话,于芳菲脸上都带了笑容,原先的紧张完全没有了,这显然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看样子,他们犹豫了。”

周渔点头,“现在就要看USI的回应了。”

事实上,这件事的影响绝对不小,试想一下,两家媒体打架,即便人种不一样,大家都是人嘛,哪里有不看热闹的。

周渔很快就得到了消息,《昨日新闻》这两天比之平时的发行量要多买了10万份,而USI的收视率比平时要高出1个百分点。

显然这事儿已经引发了关注。

于是,根本不用周渔动手,USI在直接在《晚间新闻》义正词严地对《昨日美国》进行了抨击——他们认为《昨日美国》已经完全不顾新闻的道义,在捏造谎言,他们认为全美国的日化产品都有问题,都因为含有二恶烷而可能致癌,是荒谬的。

《昨日美国》使用了扩大论题的办法,让公众因为害怕而恐慌,从而相信他们。现在USI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同样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全美的日化企业都拖进来了,那这些企业还能坐着吗?

这事儿要是让《昨日美国》赢了,那不等于,所有日化企业都有错?大家辛苦研发了这么多年的产品难不成都不卖了?!

周渔很快见识到了这一招的力度。第二天开始,似乎日化企业公司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

譬如BJ的公共事业部总裁就在美国广播电视台上接受了采访,痛斥部分媒体为了博取关注,愚弄大众,并且表示,BJ的所有产品都是安全的。

譬如LH也接受了采访,呼吁大家要相信国家和科学,并痛斥《昨日美国》的不道德行为,同时为LH旗下产品做出保证。

……

而戴维斯也接到了新的电话,他们原先定下的版面这次终于空了出来,而且也不需要他们对稿件进行修改,全部都可以发了。

显然,这是各家报社评估后的决定——经过了调查后,各大报社肯定已经掌握了真实的内容。从业人员一看就能明白,《昨日美国》是故意掐头去尾,它的报道没有说真话。

这对于美国媒体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大家总是为了各种利益对新闻进行阉割,而且也会在没有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视若无睹。

但这次显然不行了,日化行业虽然不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但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宣传费用出奇得多,也就说,日化行业是各媒体的金主。

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跟着《昨日美国》来得罪一整个日化行业呢。

所以,从这天起,华美日化在各大报纸上买下的广告版,刊登出了大量对于二恶烷的科普文章——这些文章数据都是出自各大实验室,保证真实有效无欺骗。

随后,华美日化就彻底隐身了,后面的事情,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了,当然,周渔仔细观摩了一场漂亮的绞杀!

显然《昨日美国》的再次反击是想嘴硬的,但可惜的是,炮火太集中了,USI的批判,日化行业的发声,各大媒体沉默中的风向转变,让他们猛然发现,这已经不是过去报纸可以操纵言论的时代了。

电视比他们反应的更快,更灵活,传播的也更快,更广,成本更低,一天一出的报纸,跟随时可以直播的电视,根本是无法比拟的。

詹姆斯甚至还准备想要刊登一个全版面的策划,来警告人们注意化学品对于身体的伤害,但完全流产了。

因为,他们射出去了弓箭,对方以□□回应——报纸的策划需要一个个采访,一个个写成,再排版印刷。而电视采访完了可以在《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晚间新闻》中播放,甚至可以加一个紧急播报。

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

周渔与美国报业并不熟悉,不过想要打探消息并不难,毕竟他们的科普文章已经登上了不少报纸的版面。

“《昨日美国》如今内部非常分裂。一部分人认为他们得罪了所有人,已经没有希望了,正在积极出策想办法。另一部分人正在相互埋怨,认为他们给自己找了一件麻烦事,想要找出罪魁祸首。”

“詹姆斯也没有料到,这件事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企图跟BJ和LH等跨国企业的高层进行接触,不过都被拒绝了。他们的境况不妙。”

“他们应该最近总是开会,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长明,应该是在想办法进行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