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3页)

全名叫做第五十七届广交会日化专区君子之约!

这样东西,存在那里,原本是为了见证奇迹发生的时刻,也是为了告诉后来人,为了公平交易,在日化行业,有46家企业团结起来,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是纪念,也是勋章。

可是美国司法部拿到了它后,就成为了证据——判定是否垄断还有个界定办法,也就是说是否有设定最低价的性质。

其中有一项叫做横向协议,这是用于同行业的,内容是在行业内竞争对手联合起来设定最低出口价。而君子之约看起来的确符合这一条,上面明确写着一块香皂最低不能低于12美分,普通洗衣粉不低于40美分。

徐倩皱着眉头说:“这博物馆是开放的,可没人能想到,他们会拿这东西告我们啊。咱们没这个意识啊。”

“这证据是不是太硬了?周总,这东西没有追溯时限吗?”这是徐倩能想到的唯一破绽了,“这都过去快十年了。现在都是1994年了。”

周渔摇头:“不能这么算,我们现在一直在售卖肥皂,也就是说,他们可以认定我们的垄断行为一直在发生,所以别说十年了,二十年都可以追溯。”

“再说,这也不能算证据。”

这倒不是周渔不认,而是事实如此,他们是现在占据了美国肥皂市场78%的份额,而不是1984年,那时候,只有凝脂皂在美国市场靠着抽奖销售,他们连2%都没有,他们对美国肥皂市场没有任何操控能力。

这根本就不成立!

这分明是莫须有,但也不得不重视,美国不讲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还得认真对待,周渔冲着徐倩说,“我得跟日化局局长沈涛沟通一下,你把这些资料传一份给李晓明,让他告诉大家究竟是为什么被告了。”

徐倩立刻应了,周渔则给沈涛打了个电话,梅若雪早就升职了,沈涛是新任日化局局长。

周渔作为华美集团的管理者,跟沈涛也很熟悉,所以有他家的电话号码。等着一接通,周渔就把这事儿简单汇报了一下。

沈涛跟梅若雪还有点不同,梅若雪春风化雨的一个人,沈涛则是狂风暴雨,一听就怒了:“他们太欺负人了。”

要知道,日化行业可是夏国轻工业中,发展最好最快的行业,是各行各业的标杆,而君子之约则在广交会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他们之前,大家都是只要能卖不管价钱,而在他们之后,就渐渐有了改变。

大家发现,原来不用卷自己人也可以卖出去,我们价格低质量好,他们想赚钱,找不到第二家。难不成去从印度进口吗?

而且,一向团结的夏国人,当看着46家日化企业抱团成功,谁不感动,不向往?就像是有人说的:“这才是对的,咱们应该一起对付外商,咱们怎么能自己斗起来了?”

后来,工艺品先开始学会了有底价,再后来调料、陶瓷越来越多的行业品类,大家都达成了共识,总不能赔钱吧,可以少挣点,但决不能流向外人田。

十年过去,虽然不能说整个广交会没有任何人会为了成交卖低价,但这种风气已经极少见了。

如果君子之约有问题,那是不是夏国的其他行业产品出口都有问题?都会被告?

君子之约明明是我们为了反抗对方的联盟的抗争,如果君子之约成为了垄断的证据,那么是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日化行业努力的意义,那这十年改变又算什么?

沈涛直接说:“这件事不仅仅是你们日化企业的事情,事关重大,国家不会不管的,你放心好了。”

两个人又细细讲了许久,等着挂了电话,周渔就从办公室里出来,想问徐倩,李晓明那边怎么说?就瞧见徐倩正守在传真机跟前。

这会儿天都黑了,屋子里亮着白炽灯,灯光下,她默默地擦眼泪。

周渔还以为她着急呢:“没事的,多少大风大浪都经过了,这事情看着虽然很麻烦,其实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夏国不会不管,华美日化又在美国经营了整整十年,周渔从不是个傻白甜,她从路易斯、迈克尔和芭芭拉入手,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为的就是怕他们来这种阴招。

所以,她重视但绝不害怕!

但没想到,徐倩说的是:“周总,我知道咱们一定行,我是为了这个,你看。”

周渔这才发现,传真机这么久了,居然一直在不间断的打印着,不停地有一张又一张的传真发了过来,这会儿已经有十几张了。

周渔拿起了其中一张,这是来自洁净肥皂厂的,内容是手写的,应该是厂长刘学明的字,上面写着:“周总,我收到了传真,知道了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放心,我们不会和解的,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跟你一起,上次46君子我们没机会参加,这次,我们要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