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3/4页)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很惊奇,原来他们购买的肥皂居然都是夏国工厂生产的。
不过,让周渔欣慰的是,大概是他们从来没有用廉价策略销售他们的产品,所以,大家在知道肥皂有78%的市场被夏国日化企业占据后,并没有发出:我怎么用廉价的夏国制造产品这样的言论。
起码这没有形成主流。
这也算是当年她从一开始就拒绝进入廉价超市,以低价倾销产品的回馈吧。
当然,这样的讨论的确引起了艾瑞克他们的关注,他们自然想到了,这是华美日化他们在造势,不过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日化离着人们生活太近了,讨论度高很正常。
更何况,关注的人越多,等着判决出来,华美日化他们受到的反噬也就越多。
只是他们没想到,4月30日开庭,4月20日这天,《真相是什么》节目突然宣布,他们要对这次的反垄断案进行跟踪报道,在案件审理之前,他们将用四天时间,播放这次事情的前因后果。
《真相是什么》因为让观众知道新闻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在这八年里,已经超过了USI《十分钟》,成为了全美最受欢迎的新闻节目。
这些年里,为了追寻真相,《真相是什么》曾经多次连续追踪报道,它的大胆犀利全面以及深刻,是没有节目可以比拟的。
所以,当《真相是什么》要报道这次大家热议的反垄断新闻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从这里知道全部的真相。
当然也有人着急,譬如詹姆斯和艾瑞克,要知道,《真相是什么》的成名战,就是报道华美日化和BJ之争。它在报道的时候,很明显的倾向华美日化。
但是,美国新闻是自由的,更何况,USI的后台也足够强大,而美国贸易委员会根本没有权利阻止这件事的发生。
所以,4月21日的第一集,詹姆斯和艾瑞克他们都紧张地坐在了电视前面,想知道对方要说什么。
结果,一开始只是普通的介绍,他们详细的报道了这次反垄断案件的前因后果——为什么会提起诉讼?
然后放出了关键的证据——那张君子之约,然后他们是这么告诉观众的:“这张君子之约写于1984年夏国的秋交会,他们为了不降低价格出售肥皂和洗衣粉,所以参加展会的夏国46家日化企业,联合起来写了这份约定,上面规定了出售肥皂和洗衣粉的最低价。”
“价格是肥皂不低于12美分一块,洗衣粉不低于40美分一袋。”
这个证据一出,艾瑞克就站了起来,他紧紧皱着眉头——这张照片是他们提交的证据,因为发现程序,他们必须在开庭前交换证据,但问题是,他们为了让对方少做准备,目前还没有交换,他们怎么拿出来的?
而这张照片出来有个最大问题,就是虽然他们集体约定了最低价,但是那个价格太低了。
美国80年代一块香皂怎么也要30美分,这比售价的一半还低,很多美国人看到后,会不会认为,华美日化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
该死的《真相是什么》,他们总是向着华美日化,可是谁也拿USI没办法!
不过,他也不是特别担心,毕竟,就算价格再低也是犯法,这是毋庸置疑的。
果不其然,节目中接着说道:“而这违反了横向垄断协议,联合起来设定最低出口价。如果按着此证据显示,那么华美日化等63家企业的确是违反了《谢尔曼法》。但真相是这样吗?为什么要签署这个协议?我们进行深入的采访,真相是什么带你走进这张协议背后的故事。”
画面陡然一转,一下子变得毛糙起来,而且里面的场景都是美国人所没有见过的——那是个偌大的展会现场,有不少外国人,但也有很多明显的亚洲人。
画外音说道:“这是80年代夏国的广交会现场,广交会是夏国政府举办的最大贸易交易会,一年开两次,全世界的采购商如果有需求,都会来这里进行采购。”
“在八十年代,夏国有个词汇叫做创汇。意思是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资,进口各种生产设备,广交会上的所有企业,都尽可能的出售自己的商品,争取外汇。”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快就有聪明的外商发现,利用他们这种心理,就可以得到最便宜的商品。”
画面中陡然出现了一个情景,两个外商进入了一个明显是机械区的展区,开始问价,他们用的都是英语,很容易听懂:“旋耕机多少钱?”
第一家报价是200美元,可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再低一点。第二家报价是180美元。他们还是不满意,走向了第三家,然后一家比一家低,即便每次只低一美元,他们还是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