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4/5页)
“有合适的人就好。”沐宁侯也望着能救回条小命,还王铁山一家圆满。
两三天,货郎在京里挑了新鲜货,赶驴车回津州了。下官道,路过城外食铺时,恰巧见一皮子黝黑胡子拉碴的汉子拉着个乡绅打扮的男子在问,有冤真的能告到武源门吗?
乡绅一脸不耐:“我刚只是跟朋友胡嘞的。为了那点银子,去告御状,我不想活了?蹚火海滚刀山,有命去没命回,知不知道?赶紧放开。”
“是啊,你这人怎么回事儿?日头多高的,马尿就灌多了?”几个与乡绅一般打扮的男子,在边上帮腔。
汉子还不松手,神不在焉,久久一咬牙似赴死一般问:“武源门咋走?”
“进京自个问去。”乡绅大力一扯,扯回了自个的袖子,忙呼朋赶紧离开。食客掌柜一直留意着这方,一见汉子挪脚往京城那方向,忙跑出柜台,将人拦住:“你想做什么?”
“柳叔,您让开。俺四十了,就大兴一根独苗。没他,俺们两口子没盼头啊…”六尺高的大汉泪眼巴巴,望四方,没有他要找的那张小脸,痛不欲生。
“你没听说吗?有去无回。”掌柜的拉他往食铺:“万一你有个啥,孩子哪天再摸回来,可咋办?全指望你媳妇一个妇人领?”
货郎瞧汉子那样儿,心里也难受得紧:“大哥,您先别急着去武源门,那是最后一条道。兄弟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这片最熟,跑得也远。你跟我说说你家娃子长啥样,我给你带点眼。”
掌柜听闻,忙丢开手,上去招呼:“那就谢谢老弟了。铁山家娃儿叫王大兴,不满五岁,长得敦敦实实,皮子随他爹,有点暗…”
这天从京城回来,货郎有些疲累,天色也晚了,便收拾收拾早点歇息了。翌日天还黑麻麻,他就起来喂驴,捯饬货篓子。东边见白时,赶驴车挨个村子跑。
跑村卖货,不能抄近路,都是绕着弯。他应了人的事,也很尽责,到哪见着小儿都要好好瞧上两眼。一回两回的,就有老婆子看出不对了。但要说在他们这跑了一辈子的货郎有啥坏心,她也是不信。
“俺说,大罗秤啊,你这趟来,两眼咋跟贼似的,还专留意皮小子?”
“叫您逮着了。”货郎叹气:“我昨个在京里寻了好货回来,下官道时,碰着件惨事。人丢了娃子,四十岁了,膝下只一根独苗。”
“呦,是不是那个王铁山家的,还没找着呢?”又有一个婆娘凑过来了。
货郎摇首:“没呢。昨天几个老爷在他家前头那食铺里歇脚,聊了几句,提到武源门。被铁山兄弟给听到了,硬抓着人家,问武源门。人都说,咱们平头百姓去告御状,是九死一生。他…他不怕,豁出命要去。不是食铺掌柜拉住,没准现在人已经在武源门外跪着了。”
“也可怜,听说他媳妇上头四个都没保住。两口子本本实实,就活那么个命根子。”
“可不是吗?现在命根头没了,摆俺身上,俺也要去武源门外告御状。咱这片什么地儿?顶着天子脚尖。什么拍花子,眼瞎了都不带往俺们这跑的。”
“对啊,之前兰家坳那不是还抓了一个?俺跟你们说,邪风都吹到京城城门口了,就该让皇帝老爷来治。”
“可那滚刀山蹚火海的罪,也真不是人受得的。”
货郎连点首:“是啊。所以我说他们错过一大好机会。这不三四日前,王铁山去衙门求讯了。他婆娘一人在家,差点抢了云修撰五岁的侄子…”
“云修撰,是那个三元及第吗?”
“是,现在已经不是云修撰了,皇上让他外放。”货郎一脸可惜:“听掌柜的说云大人很可亲,不似一般官员。铁山兄弟都恨死了,那天他要在家,肯定求一求云大人。”
“多好的机会,那云修撰还是沐宁侯府的舅老爷。求了他,将咱们这的糟事上告给皇帝老爷,只一封信的事。”
“确实是这样,可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货郎又一喜:“但我不是从京里才回来吗?给他们带来一好信,云修撰有两好友,也要外放了。其中一个就是去年的榜眼老爷,那老爷的嫡亲大伯是督察院的大官。铁山兄弟一听,就说要去拦那驾。”
听着的老婆子也跟着欢喜:“一个人去不行,得吆喝一群人去。”
“对,人多势众。”货郎上头了:“这不比去滚那刀山火海妥帖吗?督察院体察民情、民风,拍花子的事就得他们来管。”
“但人还是要找,万一撞着了呢?你跑的地儿多又远,帮着带点眼。王铁山他娘,跟俺还是一个村的。”
“是是。”
“给俺称斤糖块。”
“成嘞。”
民间最不缺的便是嘴,货郎一天赶着驴车跑了近十个村。只要有人问,就站下说一会儿。当晚这风就吹进了京中冠南侯府。隽鹰堂里,冠文毅被气得眉都倒吊了:“老夫不是说了,不许在京城附近行事吗?他们还盯上根独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