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5页)
皇帝脱下扳指,重重捻过几圈,起身回内殿。方达领着封卓瑧到时,却被御前侍卫拦在了殿外。
“还请八殿下稍等。”
方达眼睫一颤,隐约猜到皇上在忙啥大事了,心里头紧张。倒是封卓瑧没多想,回身看天边。年节,小舅一家没回京里,就留在了邵关。外祖说,处于外行事便宜。母妃近日时常发呆,应是在担忧。
风雨欲来,谁能置身事外?他到今年九月,就十七了,宫外的府邸已经建成。幼时事迹在脑中过,他…在自己期待中长大了。
过了足三刻,终于有人来宣了。方达请八殿下在前,腰躬得更弯,头比以往低一寸。
后宫,沐贵妃听说儿子被叫去了雍和殿,并无多意外,只问:“丽妃身子好些了吗?太医院怎么说?”
芬嬷嬷轻叹:“还能怎么说?生产落下的病,哪是容易养好的?除夕那天多冷,丽妃娘娘硬是拖着孱弱的身子骨参加宫宴…想得皇上怜爱,也不能这样糟蹋自个。一儿一女,多好的命,她也不知在争什么?”
“想争,就是心有不满。”沐贵妃轻笑。
“奴婢说句大实话,她这胎得亏生的是公主,不然哪能活到现在?”芬嬷嬷冷嗤:“都这岁数了,竟还闹不清自个有多大本事。也不想想,她生九皇子,若没您在前挡着,能平安吗?她倒好,领着儿子蹬鼻子上脸。”
皇后手也是真辣。沐贵妃浓密的眼睫下落:“嬷嬷,帮本宫把髻拆了。”玉白的手揉上额,“头皮绷紧着,甚是不适。”
“好。”芬嬷嬷是个记仇的人:“生个公主,九皇子高兴得跟什么似的,没在哪呢就惦记上镇国公幼子了。段家小公子,今年都十一岁了。”
“惦记而已。”发髻一拆,沐贵妃舒了口气:“今年小哥一家不在京里,本宫都觉寡落。”爹传信予她,说了崇青算计。她也明白,小哥留在邵关是为孟元山。
唉…一家子忙忙碌碌,昼夜操心,都是因她和瑧哥儿。
“还有大姑娘和三姑娘呢。”
一想到二哥家那位好板着脸的胖丫,沐贵妃不由笑开:“厨房都吩咐过了吗?婳姐儿好食海鱼,甜包喜咸甜口。”
“您放心,一早奴婢就吩咐过了。”
沐贵妃轻眨了下眼,由着嬷嬷篦头:“糖包在三泉县外祖家,有两个小表弟陪着,应该是欢喜得很,肯定一点没惦着我这。”
“您这话有些酸。”芬嬷嬷十分小心地为主子摁压穴位:“您说云大人与舒姑太太那般品貌的人儿,生下的小公子得体面成啥样儿?”
“肯定跟两只虎一样标致。”
崇青给孩子取训名,没避忌熙和宫,她高兴。沐贵妃露齿一笑。她们这样的宫妃,娘家得用,皇帝都会爱重两分。若娘家不得用,自己个再不得宠,那哪天死了许都无人知。
芬嬷嬷又道:“云大人守完孝,应会来京。到时,您得招三舅夫人和舒姑太太进宫见见,也让奴婢好好瞧瞧小公子。”
沐贵妃莞尔:“那本宫得用心备份礼。”
“这您可不能省。”
三泉县,云崇青在初七迎来了邵关客。再见到邵书航,他毫不客气地上下打量了番:“我以为你还在孝期?”站在门前,没有要请人入府的意思。
“云大人。”他是在孝期,但三泉县这趟却是不得不来。邵书航眉头深锁:“外面传言,不知府上可有听闻?”
云崇青点首:“听说了。”
“贵府老太太中毒之事,邵家真的不知。”邵书航拱手,恳切道:“邵云两家往来百年,交情深厚。在下祖母与齐老太太,多年姐妹,感情甚笃。外界传言恶意满满,明显是捏造来伤两姓情分,还请云大人明察。”
云崇青抬手掏了掏耳朵:“邵七爷话说得好,但不太中听。邵氏与云家往来百年我认,但交情在哪?”
经过门前路道的百姓,脚步都缓了下来。
邵书航有想过云崇青一点脸面都不给,所以也无多慌张,面上伏低做小:“知道您气愤,邵家会尽全力追究传言的事。”
“谁说那是传言?”云崇青看着邵书航:“敢跟我谈交情,是打量着我会认还是觉…我心胸宽广?”对待邵家,就不能软弱半分。
“云大人…”
“我教你怎么做个聪明人…”云崇青戏谑:“聪明人在跟我谈两姓交情之前,会先把云家过去孝敬给邵家的银子双倍奉还。不然,两家之间,就只存在交易。”不在意邵书航的压抑,语调轻缓,“交易嘛,讲究的是银货两讫。”
好个忘恩负义的东西!邵书航腹内怒火熊熊,但不敢表于面,在想着如何应对,奈何找不着合适的话语。一时间,场面有些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