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3/3页)
他的英语流畅而准确,专业术语信手拈来。
当对方辩手提出“民意才是最大的正义”时,顾思意嘴角微扬:“让我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任何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任何地方正义的威胁。但如果正义仅仅建立在公众情绪之上,那根本不是正义!”
陈玦注意到,每当顾思意说到关键论点时,右手的食指和拇指都会下意识地轻轻一捻。这个小动作如此熟悉,像从镜子里照出来的一样。
最后的自由辩论环节,对方提出司法独立可能导致“法官成为新的特权阶级”。顾思意几乎是立刻就反击了,双手按在辩论台上,神色坚定无波,平时看起来很软的眼睛漂亮有神,充满攻击性:“真正的特权不在于司法独立,而在于司法独立的缺失。当法庭向公众压力低头时,谁会受害?是那些边缘群体,那些不够主流的人,那些没有话语权的人。”
陈玦本想随便看看,却有点惊异于他的思维和控场能力,最后在顾思意开始陈词时怔住。他看见那个抬起右手、食指与拇指轻捻的动作,双手撑在辩论台上,都是自己的习惯。
不止如此,顾思意反驳对手时会先露出礼貌的微笑,说“我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但是……”
这些细节像一根根细针,扎得陈玦心里发麻。
他调出更早的一场比赛,发现顾思意连停顿的节奏都在模仿自己。甚至在引用判例时,会下意识地整理不存在的腕表——
陈玦靠在椅背上,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
他参加过的比赛不多,最出名的也就是去年那场世界大学辩论赛的决赛。有人告诉他视频在网上很火,积累了一票粉丝,大家很喜欢他,陈玦没兴趣关注。他更关注顾思意是不是把他每一场比赛都研究透了,不然怎么会连那些早期的、并不出色的表现都了如指掌。
书房里很安静,只有耳机里传来顾思意清亮的声音。
陈玦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辩论赛时,也会偷偷模仿前辈的语气和动作。
但没有人会像顾思意这样,把一个人的习惯学得如此相像。
这种感觉很奇妙。像是在看一面镜子,又像是在读一封藏了很久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