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秋叶胜花(2)二更
孩子吃饱了,睡踏实了。
桐桐连夜奔忙,也真累了,躺下也睡着了。
这一躺下,脑子里纷繁。这金家原是豫省封县的一户小地主,家里有二百亩地,四个儿子一个闺女。
二百亩地,听起来是不少。但家里人口多,老两口,四个儿子,四个媳妇,这就是十口人,再加上未出嫁的姑娘,十一口。
这些年陆续的添孩子,老大家有三孩子,老二家俩孩子,老家没孩子,原身这一房添了俩姑娘,肚子里又怀了一个。
再加上七个孩子,一共就十八口人。
十八口人,二百亩地,每个人也就十一亩地。以现在这产量,十亩地也就是没饿着,真不算是富户。
这几年,乡下开始抓壮丁,金家四个儿子,家里扣扣索索的有点积攒,全去打通关系了,这才没叫儿子们被带走,死在战场上。
可而今的状况,到处都在打仗。当局强征军粮,恰好赶上灾年,哪里是小地主之家能经得住的?
而今跟村里的人有甚不同?都一样跑出来逃难来了。
本来一家子相互有个照应,谁知道这一路难呀,老太太嫌弃家里的孙女费粮食,想把妮子们都给扔了。
这在而今亦不是稀罕事,一路走来,将孩子丢弃的多了去了。有些人怕孩子跑着跟,就把孩子的双腿埋在土里。
大人一路走一路哭,可若不舍弃,又能怎么办?
原主两口子成亲四年,生下俩闺女,大的三岁多点,小的也才一岁多点。那天,金四能被老娘打发,看河沟里能抢些水不能。林三妞怀着身子,累惨了,把俩闺女在怀里放着,跟一大家子一道儿,她很放心,靠在被褥上就睡着了。
婆婆接了孩子过去,说叫她歇歇。谁知这一歇着,再醒来便不见孩子了。婆婆只说老大家的两个妮子抱着俩小的,一眨眼便被人群给冲散了,反正就是一路的难民,谁知道跑哪去了。找不见就算了,这都是命。
那这哪行呢?林三妞吓的腿软,刚好丈夫回来了。
金四能一听,把媳妇好一顿埋怨:“看个孩子也看不住。”
林三妞也不敢辩解,两口子不管旁人,反正非得找到他们家俩妮妮。幸而同乡留心,说看见过几个妮儿,朝东边去了。
又催:“那边有人牙子,去晚了怕是被人带走了。一斤小米能换个八九岁成十岁的妮子。”
果不其然,追去的时候,骡车上一车的小姑娘。金秋抱着俩小的不撒手,死活都不跟着去。两口子过去,被人打了一顿,人牙子眼看着出人命怕人讹上,这才走了。
要不是自己和四爷来,只怕这四个孩子命运难料。
她惊了一身冷汗醒过来,四爷睁着眼呢,怀里俩孩子就没敢撒手。粮食也在头下面枕着呢,不敢见一点动静。
金秋和金桃俩人缩在角落里,依偎着睡着了。
桐桐坐起来,将最小的这个抱起来号了一次脉,孩子不安的动了动,许是嗅到了母亲的味道,又睡着了,幸而不发热了。
这一路走的,愣是连孩子的脸都看不清,脏的不像个样子。
桐桐悄悄的掏出钱来,整理了整理,这都是铜元,另外有三块大洋。给串好,塞到衣角,干脆连金秋和金桃都不叫知道。
四爷靠起来,将粮食袋子拉出来。
桐桐细细的规整,苞米面二三斤,小米一小堆,豆面这种的一把,那种的一把。她找了柴火,找了瓦片,在瓦面上把这些都炒熟。炒熟了但凡有个热水,用热水冲了就能救俩孩子。
大人能扛,大点的孩子也知道忍耐,可一岁、三岁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忍?
四爷低声道:“走陇海线!”
封县应该在陇海线上,这条铁路修的早了,它从洛阳到秦省潼关,再从潼关到长安。只要上了这趟车,就算是有救了。
“但是,这趟车从洛阳发车,车上肯定爬满了逃难的人,中途很难上去。”只咱俩是没问题的,一人怀里揣个孩子,问题也不大。但这还有俩半大的孩子,抱也抱不起,背也背不起。
桐桐低头看了看肚子,豫省是全省遭灾,三千万人口逃难,火车便是挤满,车顶和所有缝隙里都塞上人,一天也只能运一千五百人。起点坐满,中途车不停,怎么整?这肚子都五个月了,俩需要抱着的孩子,俩那么大的孩子,真的上不了火车。
单靠双脚走出去,难!
这中间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日军轰炸,任何一个地方随时可能成为战场。
要是只有自己和四爷,两人就不走了,留下来总有用处。可原身没了,孩子是两人最后的执念。
桐桐说:“咱距离洛阳不到一百公里,但距离潼关还有四百多公里。”是走着去洛阳想办法坐车去潼关,还是走着去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