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秋叶胜花(57)二更(第2/3页)

四爷伸出手跟对方重重的相握,“保重!”

“保重!”

桐桐跟对方握手:“等胜利了,一定去家里做客。”

“好!一定要尝尝白狐的手艺。”

分开,回城,院子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安身,自家住的屋子有人打扫就行。张根会看着给安排的!

一辆骡车,一家五口回城。

许是因着桐桐曾被怀疑是工党,所以很多人明面上会疏远跟她的来往。见面打个招呼就罢了,不会主动靠的太近。

但私下里,该往来的还是往来的。

去董大顺的铺子买衣裳,他还是会便宜一些,还是会推荐最合适的,还是会小声聊些八卦。

隔壁住的娘儿几个,时不时的总来串门。

便是去买肉,朱胖胖有时候为了跟桐桐多聊一会子,还会帮桐桐切肉。要吃饺子帮你剁肉馅,要炒着吃给你切肉片。

王友良还是低调了很多,没有再像是才发达起来吆五喝六的样子了,弄点钱也从不独吞,叫下面的人都能占一些便宜。

最自然的就是张文沛,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甚至于远在津市的孙老当家的亲自发了几封电报以示慰问,年底又叫人送来了大红封。

而桐桐一般晚上九点收听广播,每隔半个小时播报一次,连播三次,就怕有事耽搁了。

每次接账本的地点都是随机的,可能在教堂,可能在哪个布庄,也可能就在路边哪个大树边,甚至可能是出门坐一个袖子上绑着红绳的人的黄包车,车上就放着呢,放篮子里直接带走就行。

交接也没有规律,随时调整。

除非突发状况,没有能顺利接头,这个时候才能启动死信箱。这个死信箱只能启动一次,下次就得重新指定死信箱。

这种的对桐桐而言,就没有什么难度。白天她照常生活,谁都看得见她在干嘛!夜里八点家里的灯就灭了,睡的很早。窗户挡住光之后,才正式开始工作。

便是有人时有时无的观察她,也真没觉得她有什么问题。

四爷每天两点一线,厂里、家里,家里、厂里,交际应酬少,回家就关门闭户。

两口子这样,再怎么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人家而已,咋就工党呢?胡说八道!

王友良心说:是也罢,不是也罢!那么些人都敢用金四能,这又能出多大的事呢?不交恶就是了。

冯小琴端了饺子递过去:“我爹说,还是要离是非人远些!咱也不是啥大能,不小心惹祸上身就不好了。”

王友良看她:“那回去吧!回你娘家去吧。”

冯小琴:“……”她委屈的低头:“我爹也是为咱好的。”再说了,“当官……不是不兴有姨太太么?不查还好,要是查起来……怕是不好吧。”

王友良看了对方一眼,说王婆子:“把冯姑娘送到老宅去!老宅那边还能住人。她说的对,能养在外面,不能接到家里。你把老宅过到她名下,以后按月给她三块大洋过日子就行!我有空就去找她。”

冯小琴:“……”她一下子就哭出来了,“你啥意思?”

“不想要院子?那也行,把你送回冯家。”

冯小琴要了院子,然后被赶出去住了。

如此半年,真就是十分的安静。他们是两条要紧的物资运输线上的一环,不在于涉险,而在于稳,在于谨慎,在于做好这个保障工作。

一入秋,天才有了一些早晚,这一天,全城的广播都在播报:日本投降了!

投降了!投降了!

金叶欢呼着往大门外跑:“飞机不下蛋了!飞机再不来下蛋了!”

对孩子而言,那盘旋于头顶的轰鸣声,那爆炸引起的大地震颤,那头上噗嗖嗖落下的尘土,那从防空洞出来满个城市都弥漫的硝烟味,对孩子们而言就是最大的噩梦。

金枝跟着往出跑,跑出去又跑回来:“娘,我敢上学了!我要上学去。”

金忠还不知道什么是上学,只跟着姐姐们瞎跑:“上学!上学!不下蛋!不下蛋!”

城里久不闻的鞭炮声重新燃放,一直到晚上,鞭炮声都不减。人们奔走相告,相互庆贺这胜利。

晚上,数以万计的百姓手举火把,钟楼鼓楼人山人海。

那么多的学生,百姓都上了街头。长安的教育资源好,就是因为战时,周边豫省、晋省等省份都在打仗,学校迁移,入了长安。而今这么多的学生一起涌上街头,跟当地的百姓一起欢庆胜利,年轻的脸年轻的朝气,大家似乎有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

这股子欢庆的余韵还在,九月份,桐桐就送了金枝和金叶去学校。

今年送孩子来上学的家长多了几倍,但到学校一打问,桐桐愣住了:“学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