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红宇琼楼(16)二更(第2/3页)

“正是如此。”

“可惜,史家舅父为史家旁氏子弟,未能得到提携,您可想过为什么?”

金达:“……”不懂朝中事。

四爷又看金铮和金钟:你们想过为什么吗?

两人也一脸迷茫,等着他说话。

四爷:“……”就这悟性,当的什么官?这有些话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太子年近三十,其势逐渐大了起来,朝堂需得布局。京郊之地,焉能不放钉子!一旦需要,这钉子便可启用。

不管是正常即位还是非正常即位,都需要局势稳定。

这钉子需得低调不打眼,越是距离京城近越是如此。

四王八公在一条线上,都在给东宫效力,你要另找庇护,找到了史家。可史家在四王面前算什么?他们岂敢应承?

在这种境况之下,跟史家牵扯,跟贾家牵扯,钱都属于白花,他们不会为了金家与西宁王府冲突的。

但这些话,真不能说出口。

他只能摆浅显的道理,取了纸笔,写了这几家的从属关系,然后看这父子三人:“我们可有与贾家、史家牵扯的必要?”

金达恍然大悟,然后一拍大腿:“竟是损失这么许多。”

金铮一脸的可惜,舅舅每年从家里拿走不止五千两。这钱拿了十多年了,这是多大一笔开销!竟是只得了个童生的身份,还承情许多,原来金家一直吃着大亏呢。

金钟抱怨:“母亲还总念叨要承情……”是金家养着舅舅家!简直岂有此理!舅舅何曾拿我们当至亲?明知道事不可为,却不讲明原委,实不地道。

四爷见他们懂了,这才又道:“金家要解眼前的困局,要么,侄儿侥幸过关斩将,拔了头筹,站于庙堂之上;要么,需得选一可靠之人投靠……”

金铮就道:“可西宁王府乃是为东宫……”哪有比东宫更可靠的?

金达:“是啊!”可不正是如此。

四爷:“……”就这脑子!他只能哄骗:“大伯,大哥,东宫知王府,却不知金家!”你觉得你在为太子,算了,咱不挣扎了,可太子知道你们吗?

金达:“……”可这是不敢想的事呀!

“事在人为嘛!”四爷就说:“不试试怎么知道!大伯该干什么干什么,没人在意我,我正可四处活动。只是今日这话,不可外传半句,若不然,一个大不敬就是大罪。京城不比小镇,四处都是耳朵。需得谨言慎行!”

金铮点头,明白!

金钟跟着点头:“我忘性大,你叫我再说一遍,我已然说不出来了。但意思我懂了!”

该说的说了,金达还是把三千两给了四爷:“拿着吧,以备不时之需!”自家俩儿子捐监生,花了三千两。那这三千两给二房也是应当的。

四爷犹豫了一下还是拿了,回头给金迩收着便是了。

于是,大太太并没有拿到这一笔交际的金银,去前面账房支取,账房未给支取,说大老爷交代过了,后院不可从前院支取银钱。大宗应酬若后院银钱不够,列了单子送到前院,由前院出面打理,不与后院相干!

银翘低声禀报:“内院每月开销二百两,一百两家用,一百两应酬。若超过开支,前院不贴补,大事可交由前院处理。大太太便列了单子,有给宁荣两个国公府的,有给史家侯府的,也有给史家许多族亲旁亲的……外院并未去办。”

正说着呢,有大老爷身边的管事婢女美芽前来,将客人带来的贺礼都送了过来,“大老爷传话,说四爷的好友同窗,当由四爷和四奶奶出面应酬。家中事务繁杂,又不是读书人,怕误了事或是失了礼。”

桐桐便应承了下来,四爷这是从根上断了大太太与那些府里牵扯的可能。

既然如此,桐桐给回礼自然就只给贾珠这一房便罢了。

贾珠带了二十两的银子,外加笔墨纸砚四样。那桐桐还人家一个小小的金项圈,是给孩子的,价值也就二十两银子的样子。笔墨纸砚就别送了,另外添了几样价值等同的香料,也是极为雅致的。

然后打发柳妈妈去送,柳妈妈在王府里做过小丫头,后来跟着老太太嫁出来的,在外行走是懂大户规矩的。

她回来回复说:“规矩极大,不过那珠大奶奶到也是个和气人。”

然则,李纨才觉得有了一些读书人交际的意思,婆婆在问询的时候,她还极高兴的说了:“倒是有些后起之家的气派。”

王夫人便说她:“你年轻,不知人心!有那好的固然是好,可也需得提防那有心攀附之人。再者了,新起之家,规矩是欠缺了些的……”

李纨应了一声是,不敢答话。

出来的时候跟凤姐儿并行,凤姐儿也说:“咱们这样的人家,走出去,碰见十个有九个半都是有所求的。就像是这户人家,哪里来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