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红宇琼楼(50)一更(第2/3页)

四王接到手里看了,而后合上放在边上:“倒是一挺有趣的人。”

“叫上来吧。”三王往正位上一座,“迎来了,就见见吧。”

然后四爷就被带上了船,在船厅中看见了高居正位的三王,还有那个摆弄棋盘的四王:这哥俩,也是一如既往的……有趣!

见礼之后,三王便赐坐了:“坐!坐着说。”

等人坐下了,三王又十分关切甄应嘉:“病了?而今如何?好些了么?”

“时好时坏!”四爷一副怅然的样子,“病如鬼,难琢磨。”

三王端着茶的手一顿:这是说病呢?还是说甄应嘉呢?

四王自己跟自己下棋,落子并不慢:甄应嘉如鬼,难琢磨!也是在说这个人鬼算计多,见好就上,见险就躲。

三王心里有数了,这小子跟江南这些人可不是一条心。他是真敢在别人的地盘上蹦跶!蹦跶完没被弄死,也算是有几分能耐。

他就说:“杨武,本王见了,也审问了。”

四爷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等着对方往下说。

三王就问:“既然洞悉了,何以叫境况演变的不可收拾?”

“王爷高抬臣了,哪里是臣洞悉了?只是小心谨慎惯了而已。害人之心不敢有,防人之心岂可无?郡主毫无提防,几乎被人算计了性命。这般教训在前,臣焉敢大意?

臣妨的是无力承担税收的百姓,却不想得到的是这么一个结果。对此,臣一样惊诧莫名。此事,臣无能为力,又不敢隐瞒,更是忧心忡忡,恐保不住杨武性命,这才求助两位王爷。”

意思是,从没怀疑过上官与同僚,而是怕百姓真的要闹事。可没想到百姓啥也没干,倒是上司和同僚干了那么一件事。

三王:“……”将你说的像是一朵出水芙蓉,竟是这般不害臊?前脚烧,后脚你就拿住了领头的人,将人秘密送到京城。

这要都是天意的话,那你得是老天爷的亲儿子!

皇上自称天子,天也不总帮他这个儿子!倒是你,老天处处开眼帮你,你要不是亲儿子谁才是亲儿子。

这个探花郎,文章做的锦绣一片,这口舌的功夫嘛,也当真是舌灿莲花了。

三王就问说:“那依你之见,这个案子清晰明了,反倒是好处理了?”

四爷看了三王一眼:“王府奉旨办案,臣听差遣。”

你说这是大案,那就深挖;你说这是小案,那就点到为止。不拿主意,不给建议,一推六二五,他作为案中的重要人物,现在可以美美的隐身了!

因为……他什么都没做错!处处妥当。

有钦差的情况下,他只听差遣,也没毛病。多说话,那叫僭越,叫不知进退。

四王低头落子,心中暗笑:这小子果然是极其讨人喜欢的。

他插话说:“三哥,成了,该用饭了!”说着,就看这位金大人:“有刀鱼,可要一起用?”

四爷点头:“谢王爷恩典。”

三王将茶盏往小几上一放:你倒是不知道什么是客套?!

酒宴上桌,有刀鱼,四爷却没动,只捡了素菜用。

这是还要守孝,因而热孝不碰荤腥。

三王心说,你不能吃荤,非赖着混饭是想怎么着呀?或是有什么话说,或是有什么谗言要进,你倒是殷勤点。

就真坐在这里吃饭,最多给斟个酒,这是想干什么呀?

他才要问,四王就朝外面看去:丝竹声隐隐传来,歌口口伶的唱腔、嬉闹声不断,这是?

四爷这才道:“甄家有丧事,承蒙亲朋故旧来治哀!臣接待吧,怕被拉住不叫走;臣不接待吧,又唯恐失礼。”

是说怕被那些勋贵子弟拉去船上,哪怕吃素不饮酒,可这歌的歌,舞的舞,只听听看看,也不对呀!尤其对于官员来说,这叫私德有亏。

三王站起来,隔着窗户看了一眼,又理国公家的船,有镇国公家的船,有缮国公家,有荣国公家、宁国公家……帆船上都带着各家的标识,好生张扬!

四爷夹了一口豆腐,开国的功臣之后,若不辖制就是这样。于国无益,于民有害!滋生出一群群世家,在官场和军中进行近亲繁殖,出身寒门者,便是科举出身又如何?哪里还有出路?

就像是江南考出去的进士,一如金铮的岳父,在翰林院做着口口品的小官十多年了,可江南那些只拿了举人功名,靠着甄家人脉网络的举子,四品之上很难,但五六七品却比比皆是。

有什么道理可讲吗?

这些世家大都出身金陵,当年跟着太祖起事,所以,老贵族与当地势力团在一起,已经到了危害朝廷和天下根基的程度了。

要是太子一直是太子,这个天下就完了!没了这个天下,你们又是谁的王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