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红宇琼楼 (57) 二更(第2/3页)

他想了想,吩咐人:“拟旨……”

半个月后,四爷便接到了嘉奖。

皇上亲自夸奖了不算,还赏赐了金家。四爷的官位没提上去,但是可推恩!推恩至替四爷侍奉双亲的金锐身上,给了金锐一个五品的龙禁尉

没什么用处,也没有什么俸禄,就是单纯的体面,说出去是个官身。家里的门户可以大一点,小曹氏可以做个诰命夫人。将来的子女也都可以说是官宦之家出身。

金锐就在京郊,赏赐早就拿到了。

曹家表兄亲来了一趟,来报这个喜信。

谁知道前脚进门,后脚礼部的官员就到了。除了夸奖了四爷,还给了四爷密折上奏之权。别的奖赏就没有了,推恩到兄长身上,这个恩典比其他任何金银田地可都重。

桐桐坐在院子里读京城送来的信,曹氏和小曹氏都有信件,又有姑姐的信,说的都是家中琐事,无甚要紧之处。

太后和皇后叫捎带了许多吃用,桐桐也会采买一些江南之物叫人捎带回去。

将这些都处理了,又有甄士隐托礼部捎来的信,道录司本就隶属礼部,人情来往十分方便。夹在甄士隐的信件中,很意外的有一封来自黛玉的来信。

想来是去京城的时候,与甄士隐一家同行,还是不可避免的与甄英莲有了交情。

这信必是这样辗转寄来的!

桐桐将其拆开,通篇看下来并无什么事端,不过是疑惑,问说,郡主乃是一大自在之人,原以为来京城必能得一自在,谁知竟是大大的不自在。

看来在贾家住的并不顺心如意。

都说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细想来,她心里有什么是不明白的?

她在贾家何尝不是处处与人为善呢?

除了跟宝玉拌嘴闹矛盾,她跟谁有过冲突?

别人说王熙凤送的茶不好,黛玉说她吃着却觉得好。

宝钗说’幸而凤丫头不识字,不过是世俗粗话‘,黛玉在王熙凤起头做了’一夜北风紧‘的时候,先夸说,要是不看下面,正是会作诗的写法。

香菱要学诗,她有很好的耐心去教。

湘云取笑她,她未曾与湘云闹,过后依旧跟湘云很好。

便是宝玉跟袭人、晴雯吵架,她过去解围,给丫头一个台阶,问说:大节下的怎么哭起来,难不

成是为了抢粽子吃。

不管是奶奶小姐,亦或是婢女婆子,她闹过谁?只是在进府不久,因宫花的事怼了周瑞家的一句而已。之后……之后便再没有了。

而今跟着母亲与兄弟去住外家,迄今也不过才住了月余,竟是说落了个大大的不自在。

桐桐便笑了,刚才礼部的官员还说,他们从扬州来,林如海大人调任京城,将出任户部侍郎。

侍郎为二品大员,户部又是朝廷的钱袋子。

而恰巧,贾政一直就是工部员外郎,五品闲职。

她也回信给她,告诉她京城周围的许多景致,春天去哪里赏景,夏日去哪里避暑,秋日当登香山以赏叶,冬日嬉于结冰的湖面上,哪一处不是怡情处,何必拘泥于内宅,圈于四方天地之中。

贾家再大,四面高墙之下,看见的也不过是一方天地。

写好了,桐桐塞进信封,心说,可莫要等林大人进京赴任了,那老太太又以舍不得外孙女为由,强留黛玉住下。

对外面有所向往,又有父亲做主,母亲也并不糊涂,她自然该得一大自在的。

桐桐将信托付,让捎带回去,想着天热前,黛玉必是能见到信的。

却不知道,有一人攀上了贾敬,见到了贾珍,被贾珍推荐了贾政,而贾政给了王子腾一封信,此人便被举荐为官,出任姑苏府知府一职!

此人便是贾雨村!

原著上,贾雨村是一穷书生,因为甄士隐赠送的银子,他得以上京赶考,中了进士之后,做过县令。

但是同僚上折子,弹劾他,说他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干,但是有些贪酷,又仗着才华对上官不敬等语,他便被罢免。

之后,他把钱财捎带回老家,就四处游历,也给人做私塾先生。回了江南,先给甄宝玉做先生,后来因为甄宝玉顽劣,每次犯错,他一批评学生,甄家老夫人必然责问于他这个先生。

于是,他便辞馆,又被甄应嘉举荐给林如海,林如海将他聘为林黛玉的先生。后来送黛玉进京,攀上了贾家。这才得以起复,做了应天府的知府,遇到了甄英莲,判了个糊涂案。

贾雨村站在道观的面前,他听闻了甄士隐女儿被寻到的事,紧跟着,江南的变故便叫人应接不暇。

那时候,他突然意识到:甄家,并不是一个好的栖身之处!

而今,听闻朝廷调回林如海,王子腾将就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