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8章 红宇琼楼(60)二更
贾雨村续弦黄氏,低调成婚。
女子出身书香门第,正值二八芳龄。可惜父早亡,祖父母年迈身子不好,无亲眷无助力。幸而得一贵婿,此人虽年近中年,家中子女与这黄氏年纪相仿,但老夫少妻,郎才女貌,倒也不失为一段佳缘。
桐桐得了信儿的时候,就皱眉:娇杏被甄士隐留在了封家,封家四处打探女儿女婿的去向,想去京城寻人,倒是听闻去老宅找过。
如此,娇杏应该是避开了贾雨村。
可这打哪来这么一女子,竟是在赴任的途中仓促成婚。
银翘从外面买了小食回来,装了盘子放桌上:“听闻知府夫人孤苦,祖母病重,这才仓促成婚。一则以安老人家之心,一则冲喜以救之。倒是成就了一对佳偶!
听闻知府大人器宇轩昂,那夫人年轻貌美……前几日知府大人布衣游湖,与民同乐,而今被传为佳话。”
桐桐笑了笑没言语,她觉得贾雨村八成被人算计了,还被蒙在鼓里呢。
此人辞去甄家的馆舍,这便是察觉到了,甄家恐难依附。于是,他便投靠了王子腾!
王子腾是要站在甄应嘉的对立面上的,因而,他的立场该是与王子腾一致,与老东家甄应嘉成政敌。
而今呢,一下江南就娶一妻室。
年轻、貌美、无依无靠,怎么就叫他遇上了?
无他,好色,掉陷阱里了。
而江南敢这么算计的,能是谁家?
所以,到了要紧的时候,贾雨村这立场就很值得斟酌了。是为了美人向卢家臣服呢?还是为了前程舍了美人呢?
贾雨村就任知府,卢文辉做了同知,四爷依旧为通判。
此次,四爷举荐了宋书,宋书出任训导,掌管一府教育事宜。
新官上任,有三把火。贾雨村先夸四爷:“姑苏接连大变,然治安极好!虽不至于路不拾遗,但也甚少见到盗贼。这两月来,只有三件盗窃案,还都是家贼所为。可见金通判治理之能。”
四爷点了点头,未曾接话。
贾雨村就又道:“因官员空缺,许多急务要急办。其一,夏粮赋税征收;其二,江防水利需得修整,夏汛秋潮,不可马虎。”
秋粮征收乃是四爷的差事,修水利是卢文辉这个同知的差事。
本也是应有之意,那就这么着吧。
公事说完,贾雨村设宴,请下属赴宴,又有姑苏士绅作陪,闹到四爷回来的时候已经接近子时了。
桐桐打着哈欠:“其人如何?”原著上说此人乃是’奸雄‘,是否真实如此。
四爷哼了一声:“能被称’雄‘之人,终归是有一些常人未有之能的。”
桐桐操心的是,夏税不好收呀!
四爷洗漱完往下一躺:“你去游湖去,选一个雨天,坐上画舫,在湖上玩一玩。难得这么清闲的日子,你燥什么?”
“这不是操心你这个税不好收嘛。这样的天,湿热湿热的,你还得上地头去,遭罪呀!”
四爷吹了灯:“瞎操心,睡觉!”
桐桐:“……”这人!
税难收,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个当口,同知府卢文辉这个同知又负责水利,于是,农忙在即,派了徭役下来,征调民夫整修河道。
一边急着抢收,收上来官府才能收钱谷,赋税才能完成;一边正因为庄稼要紧,才要将水利检修一遍,若是水利出了事,将是颗粒无收。
谁都占着理!
贾雨村坐在知府衙门里笑了笑:自己这个知府不好做!一边是郡马,有靠山,上司难压服;一边是卢家子,在江南除了甄应嘉能辖制,谁还能将他如何?
这两人若不闹些矛盾,自己这个上官便谁也不会放在眼里了。
他就看着,看看这两人谁能赢谁,谁先来告状找自己来主持公道。
可一等二等三等,始终等不到。
选了一日,换一身短葛,拎了镰刀,背个箩筐,亲自去看看稻谷收割了没有。结果他就看到了,两边并没有闹出来。
同知府该征调还征调,壮劳力都去修筑河坝去了。
而其他人的收获速度并没有慢下来。
割稻的工具奇形怪状,但确乃利器。用此等工具割稻,能省一半力气一半人力。脱稻壳的工具也是他从未曾见过的,脚踩着,稻谷就流了出来,剩下秸秆。
莫说壮劳力了,便是七八岁的孩童都能操作。
四爷的模式是,招募铁匠木匠,这些人没工钱,但只要手艺过关,可以抵扣家里的赋税。这些人来做农具,做好的农具就属于官府所有。
使用费用和所缴纳的赋税相互抵消。
你家十亩田,收获两千斤稻谷,用衙门的农具快速的收获了,那请把你家的一百八十斤的赋税交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