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红宇琼楼(62)一更(第2/3页)

于是,满朝皆知:太子认错了!太子请治罪。

三王气的砸了书房:这个混账东西!看似认错,但何尝不是邀买人心。

“对他的臣下倒是讲足了义气,这义气尚在忠君之上!”三王咕哝道:“你若不做太子,真该给你个’义忠亲王‘做做!”

四王府里静悄悄的,无人敢大声喘息。他一个人在书房,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抄写着孝经。

办事之时就想到了,会有一日站在太子的对面,可还是做了。

自己亦知,最不该的便是与太子为敌,他想缩在三哥身后的。可事赶事,不得不做抉择。

本王做了抉择,既然做了就不后悔。彼时,确实只有那样的办法可最快的解决问题。这于朝廷是有利的,于天下是有利的。

这就是正确的!

谋士说:“王爷,事已至此,那便一争到底。太子有江南之地,但王爷解了太平州之难,太平州亦可为王爷所用。真要一争,难道我等无一争之力?”

王妃说:“王爷,不论您怎么做,妾都无怨言。”她手里拿着的瓷瓶,里面是鸩毒。若不成,那便死了。

有甚可畏惧的?!

四王夺了这瓷瓶,它此刻就摆在了书案上:何去何从?!

而此事传到姑苏,已然是冬天了。

老鸭汤在锅里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桐桐又撒了盐进去,才要将汤锅上桌呢,四爷回来了。

脚步极快,带起的袍角飞起来都打到他的下巴颏了。

桐桐瞧着他这表情不对,便先迎了过去:“哟哟哟……慢着点,我在呢!走这么快干嘛?我还能跟人跑了?”

四爷:“……”

桐桐就笑,接了他的大氅:“今儿风大,先去洗把脸……脸上都是土!”

四爷:“……”他去洗脸了。

脸和手一暖和,他的火气消下去了三分。

等再转出来,桐桐满意了一点:“叫我瞧瞧,脸果然不冷了吧。”

爷是动辄冷脸的人么?

四爷看看,伺候的人都下去,这才去餐桌坐了,火气只剩下三分了。他一边给桐桐盛汤,一边跟她说京城的消息。

然后骂太子:“果然是奸猾成性!不为人子。”

桐桐:“……”能说啥呢?太子能做到三十多岁,本事总是有的!你们都算计他,他当然得先寻求脱身,而后再回头一击。

瞧!人家举荐四王,天下就都知道四王图谋不轨,意图染指储位。

你们在皇上面前给太子上眼药,还不许太子在天下人面前给你们上眼药了?

四王如果图谋不轨,剑指储位,那跟四王走的近的,你们哪一个无辜了?你们都是想推翻太子的乱臣贼子。

人家……反击的也没错吧。

比较神奇的是,你们大概真是宿世的仇家,一碰上就都能把彼此给惹毛了。

你这火发的,不是因为这件事难解决,而单纯的就是因为:讨厌的人干讨厌的事,怎么就叫你这么讨厌!

这话该怎么说呢?

桐桐打岔:“明儿熬梨汤!”去去火!

四爷认真的看她:“……”

桐桐:“……”这种怎么安慰?

她就说:“我是担心四王……这次的主意是咱们出的!结果出了这件事,四王里外不是人了!外面怎么说四王的?该不会说他是……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吧。”

四爷:“……”他问:“这顿饭诚心不叫爷吃了?”

桐桐把酱鸭翅夹给他:“吃吧!”其实你们都是’柔奸成性,妄蓄大志‘!

但这顿饭四爷吃的极其不香,那鸭翅吃到嘴里,骨头不急着吐出来,搁在嘴里嚼啊嚼的。

桐桐:“……”我这遭的是什么罪呀?

她一边吃饭,就一边道:“这也算是黔驴技穷了!”

这话四爷顺心了:对!那就是头驴!

“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这是最后的本事了。”

四爷也爱听这个话:“可见无所不用其极,何曾如妇人?”

“只有弱者才祈求怜惜,强者从来不会。”

四爷用勺子舀了半碗的红烧肉盖在饭上,这话也有道理。

桐桐一瞧,这饭是吃进去了,顺心畅意的吃进去了,这才道:“四王所经历的,不都是王者的必经之路?”说完小小声的道,“爷难道不是这么被人一路误解过来的?”

是的!这是四王本就该经历的。

“何况,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不遇事不知人呐!陪着一路披荆斩棘、起起伏伏的,那叫功臣!一样是从龙之功,这远近亲疏各不同。大浪淘沙,方显真英雄。穷途之交,此方可交心!四王需得有契机看透人心,识别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四爷一边听着,一边吃了三大碗饭,喝了两大碗汤,然后夸桐桐:“要么说,我就爱听你说话呢!你的话听着……就是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