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红宇琼楼(67)三更

这话能信吗?

岂能轻易相信?

只是此人手段着实了得,暗算不了,打也该是打不过去的。莫说将他扔下湖了,他能将这一船人都给扔下湖去。

江湖嘛,干的过就强横些,干不过暂且认怂也不丢人。

这美妇忙道:“原是自家呀,倒是妾身的不是了。”她服软了,“小妇人罗梅娘见过公子。”

“张百胜这厢有礼了。”桐桐亲自扶了罗梅娘起身,在对方看地上的汉子时,才恍然:“对不住!对不住!”

而后亲自将这孩子扶起来,将关节都接回去,连连致歉:“这位大哥,勿怪!勿怪!”

这汉子站起来,戒备的看着桐桐:“公子奉命?”

“正是!奉命去营里,到底为了甚么,倒是不大知晓。”桐桐看向两人,带着打问的语气,“听闻有佛王配合卢家扰乱江南,莫不是就是你们?”

这汉子眼睛眯了眯:“这些公子也知?”

桐桐一脸迷茫:“义父与一黑袍人在书房中言谈,我无意间听到的,难道不对?”

这汉子跟罗梅娘隐晦的对视了一眼:此人不能放他走!不管他说的是真还是假,对江南之事知道的太过了详尽。

罗梅娘便笑道:“既然是自己人,那倒是我们怠慢了。不如,请公子入府,小住几日可好?”

“好啊!”桐桐笑道:“正求之不得。”

罗梅娘笑着点头,看向那汉子:家里的人手多,倒是不怕他。他是真的倒也罢了,若是假的,必能留下他的命。

于是,船入河道,驶向远方。

芦苇荡里,有十数小船驶出。四爷就在小船上,雷夋低声道:“大人,看那个方向,竟是回姑苏的。”

“走!跟上。”

站在船头,桐桐抬眼往出,此时正在姑苏城外。

而今,寺庙道观极其常见,城里便极多。大小道观寺庙分布在大街小巷里,而村舍之中自然也就有。有些日子艰难的或是鳏独之人,老无所依,便舍身出家,心未必诚,不过是吃一份供奉饭罢了。

有些真就是两间土房,一个小院,这就是一个庙宇。

因此,这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寺庙道观,要么是靠着名山大川,有名有姓的名望的地方;要么就是……大户人家在自家的地盘上建的家庙或是佛堂。

两者要都不是的话,那就只能是供奉邪神野仙的地方,朝廷是不许供奉这些东西。

而今,站在甲板上,能看见隐藏在林子里的道观屋脊。

沿河往前,有个简易的野码头,隐在灌木丛中。船靠过去,马上有人从岸边的林子里闪出来。船上有人扬起了黑色的旗帜,立马便涌出数十人来,各个都是黑灰的劲装,手持棍棒。

那五短汉子看桐桐:“张公子,请吧。”

桐桐眉头一扬,从船上下去了。下面一大胡子汉子,从后面走上来:“老五,怎么带了生人来?”

这个被称为老五的给使眼色:“见了道长自有话说,请客人入内。”

大胡子上下打量了桐桐一眼,一挥手,这些人让开了路面:“那就请吧。”

桐桐抬脚往里面走,路极窄,只能同行一人,周围蒿草半人高。桐桐一边走一边观察周围的环境,半路上,在一根蒿草上看见一根红络子。这络子多是孩童缠头发用的。

三五岁的孩子,头上绑着两个小犄角,用的就是这种红络子。这若不是扛着孩子,孩子头上的红绳被扯下来了,就是孩子自己个走的时候,被草挂下来的。

她假装没看见,只管往前走。

走了足有一里路左右,才看见一个不小的道观。道观匾额陈旧,早看不清楚上面的字了。一圈都是林子,林子里隐隐能看见墓碑。

城外,却人迹罕至,只能是……这里埋着很多横死之人,周围的人觉得这里不吉,因此,此处便成了一个鬼林。

老五嘴角勾起,看着站在台阶下的桐桐:“张公子,请进。”

桐桐朝他笑了笑,抬脚进去了。

里面各个道士打扮,不言不语,冷冷的盯着桐桐。

桐桐从这些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去,然后看向在廊下站着的瘦高男子,指着他:“这个兄弟……我们见过!”

对方愣了一下,其他人都愣住了。

老五嘴角抽了一下:“张公子在何处见过?”

“在云县码头上,当时钦差回京,停靠在码头上。那天晚上,钦差的船只起火了……”桐桐看着指着那瘦高的男子,“我绝不会认错。他当时在茶摊上,看着上下船只的人。当时我就觉得奇怪,这人的眼神好生锐利……”

说着,便一副恍然的样子:“原来要偷袭钦差的是你们呀!英雄英雄,当真是英雄!那场火烧的好,烧的好生热闹!有眼不识泰山,失敬!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