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红宇琼楼(83)二更

第二天早起, 趁着二房还没过来,老太太跟大儿子和大儿媳提了想好好休整坟茔的事。

便是老二说要去山里,怕是有什么事……但也不能急匆匆的, 昨儿郡主才回来, 咱今儿就走,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别人不猜度, 难道宫里不会想:郡主太藏不住事了,有点什么事回去就说。

这难道对孙子和郡主更好?

再心里着急,再害怕, 也得先留下,不能露出要回去,且要去山里的意思。这两天还得大宴宾朋,像是两个出嫁的姑娘, 得回来吧!像是曹家,正经的舅家, 得来做客吧。

要是有人想来拜访,也不能拦着客人。

以郡主昨儿回来的阵仗, 只怕上门的人极多。咱都招待!招待上两三天, 透漏想修坟茔的事, 然后再走人。

这样的话,别人说起来, 也只会说,这必是怕太高调,然后躲了。

顺理成章,谁也不会多想。

因此, 老太太沉住气:“做梦梦见你爹。”

金达信这个话, 老爷子很上进, 也希望后代上进而后改换门厅。之前他就动过修坟茔的想法,被老二拦了,觉得还没站稳,等等再看。

如今看起来是稳当了,老太太又说了这个话。他就主动提了:“要不然明春……”

“这事还是要虔诚的!今冬又没有什么事,回去做做法事!山里不与外面通,就是隆重些,外面也不能知道。咱自己回去……这事上,老二稀松,老二家那个是个大而化之的。怕还是得你们两口子操持!”

大太太忙应了:“娘说的是,那今冬回去?”

“嗯!今冬回去。”老太太说着,就想起来,“铮哥儿是嫡长孙,跟着回吧。”

大太太不放心次子:“钟哥儿不靠谱,刘氏又管不住他……”

“那就都带回去,山里清净,正好念念书。省的京城里繁华迷人眼,看不住。”老太太说着就叹气,“咱如今这日子也难!咱自己是高兴,可做官终归是有得罪人的时候,也还是得处处小心些。”

说着话,又商量着着人去请出门的姑奶奶回门。

金家的两个姑娘出门子,金钥嫁到钱家,生了个儿子。金铃嫁到王家,得了一儿一女,王家如何不欢喜?

姑奶奶们回门,热热闹闹的过一天,就都住下了。

第三天又有亲戚上门,曹家的人桐桐见了,史家的人桐桐没见。

桐桐叫廖嬷嬷去告诉大太太:“史侯府倒是不必了,本也远些。史家舅母……有因着表妹的婚事,怕心生尴尬。”

大太太倒是不敢说其他了。她小心的跟廖嬷嬷说:“都是亲戚,当年的事也都是天意。只是月娥那孩子……随王家来了。”

廖嬷嬷愣了一下,回去便告诉郡主:“怕是想讨个体面。”

桐桐看廖嬷嬷:“从我这里讨体面?”

正是。

桐桐沉吟了再三:“上次王子腾家的夫人送来的礼物里,你挑一样来。”

廖嬷嬷挑了一对平安扣,这送人的礼物,包装上一般都打着这家的徽记。银翘急着取自家的匣子,换上就行。

廖嬷嬷让开了,没换,继续用王家的匣子。

桐桐扫了一眼,便说:“你去给大太太送去吧。”什么意思你怎么琢磨。

“是!”

大太太叫芙蓉接了,芙蓉拿了匣子端详,又与之前王家送来的礼比对,这盒子上的徽记一样吧。

她心里咯噔一下,拿给大太太看。

大太太皱眉,廖嬷嬷怎么会犯这样的错?把谁家的礼物还给谁家,这是要断交,不来往的意思。

就像是眼前这个平安扣,换个金家的匣子,哪怕是一样的东西,王家不会多想,送礼就是这样的,转来转去转回去是有可能的。但连匣子都不换……不能这么不知礼。

而且,廖嬷嬷没给月娥送去,而是送到自己手里。

大太太递给芙蓉:“收起来,别言语。”

是!

大太太发现,郡主不光不见史家的人,不见王家的人,便是荣宁两府上门,她也是不见。倒是林如海大人的夫人贾氏带着家里的小姐来,郡主亲自打发了银翘去接人,接去了二房。又有一位甄大人的夫人极小姐,郡主拍了嬷嬷来接。

这都是曾在江南的旧识……倒也说的过去。

桐桐很高兴见到黛玉和甄英莲。

甄英莲着实是好模样,被父母教养的极好,谈吐得当,瞧见挂着名家书房,只怔怔的看着,手在虚空里比划着学。

桐桐把临摹的名家字帖送她两本,果然就如获至宝,抱在怀里不给丫头拿。

黛玉倒是不那么痴,她也不拘谨,因着总有书信来往。她坐在桐桐的身边,歪着头看,不时的拿桌上的杏脯吃。

杏子本也不好消化,更遑论杏脯,只叫人端了新做的点心。夹着梅子酱的烘烤出来的蛋糕,切成小块,用银叉吃。边上是花茶,清清爽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