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红宇琼楼(99)三更

二十万两白银?

林如海没言语,进屋落座了。

贾敏见林如海的面色不好,忙道:“请姑娘和哥儿来。”

两孩子都进学了,黛玉在家念书,请的是致仕的翰林院老儒。虽是老儒生,然则并不刻板。他四十五岁才中举,在四十五岁之前,游历大江大川,整整二十年。

黛玉喜这位先生,林如海便将人留在府里,一则作为孩子的先生,二则作为幕僚在用。

哥儿则不同,今年已将哥儿送至旁人家附学去了。并非家里请不起名师,只因着人丁单薄,孩子自小能多一些可相交之人。

天气好,送去半日。天色若不好,便留在家中,随家中的先生上学。

孩子们过来,林如海脸上的不悦退去,问了两人今儿的课业。

贾敏忙笑道:“等着老爷回来用饭呢!这就叫人摆膳。”

林如海脸上的表情收了收,看贾敏:“夫人坐,说几句话。”

贾敏:“……”她看向身边的嬷嬷,“带姑娘和哥儿下去。”

黛玉看看父母,起身打算出去,却听父亲说:“坐吧!家事而已,有甚要避讳的。”

贾敏便不好叫孩子离开,只得坐在下首,等着丈夫说话。

林如海也未叫下人退下,直言道:“今儿我去了公主府,在驸马的书房里看到一对珊瑚。那珊瑚上打着咱们的徽号……我记得那一对珊瑚是开国之时,宫里所赐,你何时赠予公主了?”

贾敏想了又想:“库里放着十多对珊瑚,我一时想不起是哪一对?”

“品相最好的一对。”

贾敏:“……”她揪了揪手里的帕子:“……该是母亲五十整寿时,做寿礼送出去了吧。”

黛玉看了母亲一眼,宫中所赐,虽可相赠,但谁家又真的舍得赠出去呢?那是家族的根基。价值倒是在其次!

林如海未看对方:“可而今此物在公主府!你可知……公主若是一个不甚,将其转增宫中。宫中必有记载,若是为宫中知道,会如何?”

贾敏忙道:“不若找了公主,将其……”

林如海不等对方说完,就又问:“夫人说,你母亲要拆借二十万两?”

是!

林如海:“……”

黛玉心说:贾府怕是找不出更恰好的礼送给公主了,只能动压箱底的东西。这种境况,拆借二十万,何日还?能否还?若是还不起,难道还能翻脸?体面总是要的。

这分明就是一笔有借无还的死债。

之前郡主在江南,常与郡主通信。郡主也常说一些物价之事,比如江南之丝绸在江南何种价格,在京城又是什么价格?江南之稻米,在江南几个钱一斗,到了京城,又几个钱一斗。

晓得了物价,便也知这二十万两白银是多大一笔数目。

她扭脸看了弟弟一眼,小小的哥儿到了换牙的时候了,但他出门上学,沿路会买蝈蝈,会买糖人,自是知道一块银元宝换曾的铜钱只买这些的话,一年也用不完。

是的,寿哥儿睁大了眼睛,想着二十万两怕是得放一屋子的铜钱,这得买多少糖人。

林如海看了两个孩子一眼,问说:“夫人以为……这银钱该借?”

贾敏:“……”她自是懂丈夫的意思,他说的是娘家还不起这个银钱。她涨红了脸:“那礼送至公主府,确实不妥当。然则,那府里如今是凤丫头管家。她年轻,冒失,有些不妥当也是有的。”

并不是家里没有别的贵重之物可送。

“况且,事出的急,宫里突然晋了公主。又是大年下的,便是拿着银子,又去哪里买贺礼呢?不过是逮住什么是什么,一时匆忙,出了纰漏罢了。”

林如海不言语了,黛玉看看母亲,笑着问道:“外祖母早不管家事了!所派来的人是不是传的老人家的话尚且不得而知。”

说着话,便起身去给父母斟茶:“母亲也该想想,如今那府里,大舅父和二舅父是何光景。外祖母借了银钱……本来,亲戚之间,有个帮衬,原也没什么。可就怕将来,闹出事端来,平白叫外祖母生气。”

她轻轻巧巧的,将茶盏送到母亲手里,低声道:“大舅父乃是嫡长,又继承了爵位,府里本该是大舅父当家。可大舅父不管事,倒是二舅父与二舅母当了家,那家里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若真是外祖母做主借了银钱,将来大舅父不认,当如何?大舅父只一个不知此事,娘便无话可说。外祖家便是真有难处,也该是大舅父或是二舅父找父亲,怎的倒是叫外祖母出面管母亲您借呢?

亲母女之间,说什么拆借不拆借?外祖母真开口,母亲无法拒绝,此便有逼迫之嫌,会陷外祖母于不慈。外祖母一向疼母亲,又怎么会让您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