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红宇琼楼(102)三更(第2/3页)
桐桐看着四爷写下的字,他写下的北静王的’静‘不是安静的静,而是’靖‘!
靖有平定之意,也就是说,北靖乃是平定了北方的意思。按照地域,哪一边最麻烦呢?南边是海,东边是海,西边地势特殊,难以长驱直入的入侵,只有北方的少数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战和不断。
而北静王府的主要势力应该是集中的北方,这不仅包裹内部势力,还包括与北方异族势力的复杂关系。
所以,北静王一定是四王中最特殊的。
而北静王府只北静王水溶在京,其他兄弟还在北边王府里呆着呢。而水溶此人又以荒诞著称,整日里不务正业。结交一些喜好风雅的读书人,家中姬妾成群。又爱戏曲,弄些优伶唱戏做耍,都说此人乃是天下第一等闲人。
此人除了这些之外,在外并无恶名。在家中聚集些无用的文人,吟诗作对,吃吃喝喝,是什么大罪过吗?姬妾成群,莺莺燕燕,只要养得起,碍不着谁。又不欺男霸女,也不流连欢场。不热衷于朝事,但也不出门惹祸。
兴致好了,去别人家做客,说些风月之言。
兴致不好了,拒了别人也无人在意,反正……王爷很随和,必不是恼了谁了。
倒是最近听四王妃说,南安郡王很活跃。可四爷却写了北静王,那就是说,他觉得这个人才是这些旧勋贵的首脑。
四爷就问桐桐:“你说,北静王糊涂着,跟谁都不亲近才是对的!为什么要表现出亲近宝玉呢?”
是啊!为什么?拉拢贾家?价值在哪里?
“北边挨着草原,你说拉拢贾家的价值在哪里?”
桐桐:“……火器?”
四爷问:“若真有这个东西,不仅可用,这玩意……要是卖了,是不是价值也不可估量。”
桐桐:“………”你这倒真的是一个新颖的角度,“是不是怕京城的事处置的急了,北边会出乱子?”
正解!
桐桐说:“那是不是该查贾敬了?”问完她急忙道:“这事不能急!”太急着问,贾敬敢寻死!
四爷忙写了个条子,喊人:“送三王府。”
可惜,晚了!
贾敬应该是察觉到了什么,于是,吃丹亡故了。
而贾珠早被贾敬给打发回来,又叫贾珠喊了贾珍,贾珍去了一次,腹诽他父亲魔怔了,竟是说觉得要羽化升仙了,交代他的话并未往心里去。
而后,当真就羽化升仙了——死了!
这件事将三王气的肝疼,越是这样,越是疑心是不是北疆异族装备了火器,这一旦不谨慎,动了刀兵,岂不是坏事了?
他站在父皇面前:“儿臣处置不谨,安民提醒了,可还未来得及下令,贾敬便寻死了。”
皇上手里拿着折子批着:“你急躁什么?事情一件一件办,一点一点的往下削,慢慢的磨着,缓缓的办着……你恨不能一查就有底,若是这般简单,异姓王早不就剪除了,能留到现在?他们并不都是酒囊饭袋。”
“是!是儿子想当然了。”三王说着就抬头道:“您的意思,还需要安抚?”
皇上’嗯‘了一声,“那你琢磨琢磨,如何安抚?”
“王子腾有一甥女,乃是贾家出身。”三王抬起眼睑,“在母后宫里做女官,不如您册封个答应……”
皇上头都没抬,手里的折子顺手就扔了过去。
三王抬手一接,端端正正的给老爷子放了回去,心说:反正您这宫里,小妃嫔也不少,年年都添。而今事办坏了,怎么办?您补救吧。
能选上来,肯定不丑。青春正好,容色上佳,也不算是委屈您老人家。
“那女子惯会出卖亲近之人,做了答应,她还想做妃子!做了妃子,她还想做贵妃。大船若不沉,那是因为船上没有凿船之人。只要许以重利,她不会卖贾家,但未必不会卖了别人家。只有别人都倒了,贾家不成气候,才能长存。这是符合那个女子的利益的。”
三王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他凑近老爷子,低声道:“您看,就像是当时宫里的状况。您安排了,能护妇孺周全。可要是没有您护着,人家就出事了?未必吧!
不管是我家那王妃,还是四弟妹,都叫人刮目相看!更遑论福佑,那是何等果决?便是母后,在后续的处理上,在留贾家那姑娘在身边的事上,母后何尝不是斟酌了利弊之后的决断。”
所以,“儿子得出一结论,莫要小瞧了女人。您若是依计而行,必能事半功倍。再说了,自古君王册封后妃,哪有不是为了前朝利益的?有甚不好意思的?”
皇上抬眼看自家这儿子,然后抬起脚踹了过去,冲着这没皮没脸的吼了一句:“你给老子麻溜的滚——”